本篇文章3499字,读完约9分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辉煌成就的重要经验和启示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经济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引领发展迈上新台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依靠人民创造发展奇迹。

人民日报: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然而,当时的国家是贫穷和徒劳的,广大人民普遍生活在贫困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制造国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70年的经济发展中,积累了许多重要的经验,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推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人民日报: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伊始,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改革开放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而提出新的发展观,引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党始终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提供指导方向。从促进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到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党始终可以发挥其他政治力量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带领13亿多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党必须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体制、方法和手段,提高党对方向的把握。统筹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为船舶发展指明方向的能力。”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办好中国事务的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和生命线,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幸福。

人民日报: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胜利后,要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外国帝国主义,使中国由农业国稳步地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大国。”邓小平同志指出:“同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能够在全国下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公有制为主体为实现“全国一盘棋”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为增强经济发展的势头和活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证了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促进了各级党政部门有效地执行既定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新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重要保证。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最大的优点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精力做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一个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要抓住发展机遇,克服风险和挑战,仍然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人民日报: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

“发展理念是否正确,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甚至成败。”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发展成就充分证实了这一重要论断。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二中全会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发展观的重大创新。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使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应该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同志指出:“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创新发展观,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习近平同志指出,"这五个发展概念不是空提出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的."“这五个发展理念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任何一个发展理念没有得到正确的实施,发展过程都会受到影响。全党同志必须提高统一贯彻五个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重大判断,明确提出建立现代经济制度是跨越障碍的迫切要求,是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经济发展的高质量特征日益明显。

人民日报: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习近平同志指出:“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特别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形式。”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向“决定性”转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高储蓄率导致高资本形成率,这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本。中国人历来有储蓄的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储蓄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使得投资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本,并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综合动力。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不断降低交易成本。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人民日报: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一九五六年四月,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针是,各民族各国都要学习长处,凡是政治上、经济上、科学技术上、文学艺术上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习。”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外开放意义重大。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发展、孤立和闭关自守。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本是不可能的。”对外开放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积极引进和利用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科技和资本,坚持利用好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弥补国内资金和技术差距,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今后,要充分吸收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充分利用我国完整产业体系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注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人民日报: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坚持依靠人民群众

坚持群众在依靠人民,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有一个取之不尽的动力。“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分秒必争,共创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一个充满时代精神的口号,反映了“五年计划”的宏伟目标已经转化为亿万劳动者的实际行动,激励着中国工人阶级无私地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离不开人民的开拓精神和伟大创造。邓小平同志指出:“在农村,农民有权利发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中的许多东西都是由基层创造的,我们把它作为国家的指南来处理和改进。”“乡镇企业吸纳了5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不是我们领导的想法,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习近平同志指出:“40年来,中国人民勇于探索,艰苦奋斗。”凭借开拓创新的努力和自力更生的顽强精神,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在中国是由中国人民完成的!“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做出伟大的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们完成了发达国家几十年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人民日报: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作者是习近平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室教授)

标题:人民日报: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3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