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0字,读完约4分钟

在浙江省东海之滨的象山县,一个扎根于基层并蓬勃发展的制度总是滋润着像春风和毛毛雨一样的农村人的心。这就是“说、做、做、评”四步走的方法:村民们谈事情,讨论村务,办文明村,评村务。如今,“四步走村惠民法”已经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党员干部为主体、群众广泛参与为一体的村级治理机制。

在长时间的谈话中,在人民感情和民生的协商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涌现,村级便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干群关系越来越和谐。

变化—

草根阶层有发言权

三年计划,一年内完成。日前,象山县大圩镇山木洋村的村民们拿到了“宁波市全面小康村”的金匾,心中充满了自豪。因为众所周知,这样的荣誉很难得到。有一段时间,这个有1000多人和22个姓氏的村庄,人们的心是分散的,矛盾继续存在。这个经济薄弱的村庄的标签压得村民们头昏脑胀。如今,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用村党支部书记许玉成的话来说,“村里惠民的四步走法”是必不可少的。

浙江象山加强基层党建创新农村治理机制

每个月的8号是当地村民的特殊日子。这一天,村民们聚精会神地说着话。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村民坐在一起,敞开心扉,提出意见,畅所欲言。村干部认真听,认真记。

在山木洋村,一条300米长的小溪穿过村庄。小溪潺潺清澈,小鱼在游泳。两边的水泥堤岸整洁美观,这已经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它还讲述了“四步走”的温馨故事。

这个河坑曾经是村民的心病——垃圾堆积如山,臭气熏天。2013年,当村组织发生变化时,许玉成成为村党委书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村民的心脏病。他和村干部到门口征求对西坑整治的意见,邀请村民们发言,发现群众有两个意见:一个建议用水泥做基地;另一个认为我们应该保持原有的生态。我们到底该怎么办?许玉成没有急于做出计划,而是召集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集体讨论。起初,两种意见来了又去,他们没有给对方让路。然而,经过充分的讨论和辩论,每个人都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意见:两边的小溪坑都浇上了水泥,原来的生态保存在中间。改造工程完成后,村干部专门进行了入户调查,95%以上的村民对工程表示满意。“让村民们充分发表意见,充分讨论,这件事就好办了。”许玉成深情地说道。

浙江象山加强基层党建创新农村治理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省广大农村地区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村民参与村务公开程度低、民主决策不到位、运行机制不规范等问题。至于村民会议,一些村干部不想开,不敢开,也不能开,导致冲突和纠纷时有发生,阻碍了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现实的痛苦引发了改变。

西洲镇的夏杰村三面环山,竹子葱茏。这个美丽的山村是“村民讲故事”的实践开始的地方。时间追溯到2009年。白溪水库引水工程的几千万元赔偿打破了村庄的和平。“这个项目的补贴全亏了”、“补贴资金分配不均”、“村干部一定吞下了补偿”...各种各样的怀疑、谣言和矛盾接踵而来。“那时,村里的每一次会议都像一次‘战斗会议’,村民们拍着桌子,咒骂村干部。”该村党支部书记郑祖发回忆说,更让他受伤的是,村民们拒绝倾听和相信村干部的话。

浙江象山加强基层党建创新农村治理机制

与其事后“修补”,不如事前努力。郑祖发很快改变了策略,在村里召开了现场谈话会,向村民们透露了白溪水库引水补偿的全部去向和用途。误会消除了,村民们的情绪也平稳了。夏杰村趁热打铁,成立了由村党委书记和两个支部委员会组成的谈话小组,每月5日和10日收集谈话内容,每月10日和25日召开谈话会议。

来自基层的经验往往是最重要的。随着实践的深入,象山“乡人说事”已演变为三种形式:每月固定日期的“集中谈话”、村干部主动听取要求的“上门谈话”和田野、村院的“现场谈话”。

(编辑:刘)

标题:浙江象山加强基层党建创新农村治理机制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5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