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8字,读完约3分钟
由于机构的建立、委员会的责任,甚至一些以前被“拖欠”为临时和审议性的机构的永久建立,它反映了打破旧的规则和条例的改革思想
改革方案中的许多“地方特色”机构注定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需要拿出精神和精神来,以更大的勇气和更大的责任来种下“试验田”
山东市政机构改革方案相继出台;辽宁启动县级机构改革,鼓励“自主行动”;江西第一个县级机构改革方案出台……新年伊始,在中央政府批准省级机构改革方案后,市县两级机构改革被提上日程,改革浪潮逐渐席卷到基层。
从目前各地的机构设置来看,中央政府要求的“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在正在建设中的河北省熊安新区,按照“大部门制、扁平化管理”的原则,只设立了党政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等7个内部机构,一个办公室可以集中高效地处理十几件公共事务。与此同时,许多省在根据当地情况设立机构时选择了“选择性行动”。例如,辽宁省成立了省商业环境建设局和省委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山东省成立了省级海洋发展委员会,以建设高质量海洋发展的战略要地;广东省成立了省领导小组,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等等。这些创造性的改革成果确保了地方组织的灵活性,并通过建立多样化的地方党政组织来应对多样化的地方现实。
为企业设立机构、掌管事务,甚至将以前的一些机构“默认”为临时性和审议性的,体现了打破旧的规章制度的改革思路。此前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提出,要给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多的自主权,“允许地方根据本地情况设立机构和分配职能,但中央政府另有明确规定的除外。”目前各地机构改革中出现的这些“新面孔”,既是因地制宜推进改革的体现,也是探索经验的“试验场”,体现了“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的改革方法论。
根据不同的省(区、市)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以前不方便管理、不愿管理、找不到人管理的地区,通过机构改革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有利于政府服务的渗透、下沉和细化,转化为人民更直接、更真实的利益感。例如,辽宁省设立了商业环境建设局,作为省政府的直属机构,这在中国是唯一的。这向外界发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当地优化商业环境的努力是正常的事情,而不是一阵风,但往往有责任、责任和权利。这说明辽宁省面临着现有体制和机制的不足,把商业环境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果你造福于人民,你不必是古代的;遇到麻烦时,你不必遵守习俗。”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政府的解决方案不能闭门造车。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发展需要、基层期望和人民愿望,才能解决具体改革进程中的痛点和难点。在这次省级机构改革中,上海成立了市地方金融监督局,这是市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背景是金融已成为上海城市能源水平提升的关键。面对新形势,既要抓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从点到面推进改革创新,又要求提升政府监管服务水平。然而,没有建立地方财政局的蓝图,也没有先例可循。如何建设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只有勇于改革。
“知道的能力更好,知道的能力更好。”管理实践的丰富和管理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在新的管理领域,新成立的机构不能被视为“100%的婴儿”。在这次省级机构改革计划中,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机构注定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他们需要展示自己的活力和精神,以更大的勇气和责任感种下一片好的“试验田”,探索改革之路,在实践中探索成功的管理模式。
标题:人民日报:机构改革 种好地方“试验田”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9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