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商业建设以及对绿色节能、智能照明需求的增长,全球户外照明市场呈现出稳步扩容的态势。根据有关报告,2023年全球户外照明市场规模约为374亿美元,预计2024-2032年将以5.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32年将达到516.2亿美元。

在中国,这一市场近年来同样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根据相关数据报道,中国户外照明市场规模(含显示屏、智能系统)从2019年的1247.6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775.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23%,产业前景广阔。

然而,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仍面临能耗高、运维效率低、设计同质化等痛点。传统照明系统依赖人工调控,难以实现动态节能;而数据孤岛问题导致光环境优化缺乏科学依据。

AI 技术凭借其在数据分析、智能控制、创意设计等方面的优势,正为户外照明行业带来全方位的提升,从降低能耗、提高运维效率到推动设计创新、挖掘数据价值,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AI为户外照明行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而AI技术的深度渗透则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所在。

5月8日,由浙江省照明电器协会宁波市照明电器行业协会中国之光网主办的【AI + 户外照明产业创新论坛】在宁波国际照明展览会上盛大举行。

论坛汇聚政府、协会、企业及学术界代表累计超200人参加,上海市照明电器行业协会、常州市照明电器协会、高邮市灯具协会等均组织强大阵容参会,彰显了行业对AI与户外照明融合发展的高度关注。

论坛以 "政策标准 - 技术创新 - 场景应用" 为核心维度,旨在深度探讨AI 技术与户外照明的融合路径,探寻产业发展与企业合作的新契机。


PART.01 协同创新,共筑AI+照明生态

浙江省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凌应明先生首先发表致辞,他指出,AI技术正推动照明行业从功能型向智慧化转型,成为智慧生活载体、产业转型纽带。浙江作为照明产业高地,通过政策协同技术试点生态构建深化标准引领强化场景赋能促进资源共享六大举措推动产业升级: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落地AI智慧路灯项目,搭建产学研平台加速技术转化,强化亚运会等场景应用,并开放数据平台助力中小企业转型。

凌应明理事长强调,AI+照明需要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期待本次论坛交流能够凝聚共识,企业、学界和政府共建开放生态,通过技术共享与场景共创,实现绿色可持续的产业跃迁,共同点亮智慧未来。

宁波市照明电器行业协会副会长乐奏在致辞中表示,协会作为长三角照明产业推动者,将以“资源整合案例推广生态构建”三大路径推动AI技术与照明产业深度融合,包括联动政企校推进 AI 技术试点应用;支持会员参与标杆项目输出智能方案;通过多样活动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

乐奏副会长表示,未来,宁波市照明电器行业协会将强化政企协同,助力企业把握 “新基建”、“双碳” 机遇,推动 AI 工具数据共享,降低中小企业转型门槛,依托宁波外贸优势,助力开拓 “一带一路” 市场,以协会为纽带共筑创新生态。



PART.02从技术标准到政策落地,激活经济绿色动能

国家节能中心节能推广处处长高红女士围绕《智慧城市智慧多功能杆系统功能要求》标准及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政策展开解读。

标准方面:智慧多功能杆作为智慧城市关键入口和通信载体,因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技术碎片化。该标准由国家节能中心牵头编制,历时三年于2024年8月发布,2025年3月实施,旨在规范系统功能结构、安全及运维要求,与现有服务功能国标协同,推动技术兼容和集约化建设,助力5G、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两新”政策方面:我国超50亿台高耗能设备年耗能占全国70%,家电超期使用问题突出。政策分三阶段推进:2024年聚焦设备更新与以旧换新部署,形成“1+N”政策体系;同年7月加大财税金融支持;2025年扩围至全领域,强化回收循环与标准引领。2024年已实现节能量2800万吨标煤,减排7300万吨二氧化碳,2025年将通过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措施进一步激发经济生态效益。




PART.03 AI重塑智慧城市照明,设计|效能|生态三位一体

宁波亚晟照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乐奏先生在演讲中阐述AI在智慧城市照明中的完整应用。

设计端-灯具外观设计:利用AI算法分析流行趋势、客户反馈等,提供色彩搭配、材料推荐,生成设计草图,还能自动化模具模流分析、预测趋势,提升设计效率与质量。

技术端-道路照明应用技术:通过AI模拟技术能够优化LED散热结构、实现低蓝光设计、优化拨码调功率和调色温,快速迭代设计,降低测试费用。

运维端-户外照明产品选型:通过AI系统分析交通、环境数据,智能推荐路灯配置,调节亮度、开关时间,预测故障、优化能耗,降低运维成本,为智慧城市照明注入智能化、可持续化新动能。



PART.04  AI驱动照明企业战略升级

建众智业&DRD设研院创始人侯定文女士在《AI时代照明企业战略新增长》演讲中,梳理了照明行业商业模式的迭代路径:从2010年前的单品类产品销售,到2019年智能产品全屋方案,再到2025年以AI无感智慧照明解决方案为核心的4.0时代。她以某知名照明企业为例,指出该企业正通过整合资源、强化C端技术储备,抢占AI智慧照明赛道,其“秒懂用户”的品牌理念凸显AI技术对用户体验的深度赋能。

侯定文女士还展示了AI在运营层面提效价值的案例:某照明公司通过分层账号策略(真人+AI数字人+AI智能混剪),实现抖音8000万自然曝光与20%业绩增长。她强调,企业需聚焦AI无法替代的“元能力”--好奇心、共情力与批判性思维,将AI作为战略放大器而不是替代者通过战略升级与精准内容营销,在智能照明时代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PART.05 AI助力而非替代,照明设计的「智变」新范式

中国之光网总编、明课堂执行院长洪兵先生代未能亲自到场的上海复纬照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杜军先生分享其《光影智变:AI 驱动下的照明设计应用及思考》主题演讲。以拉萨八廓古城保护与旧城改造提升工程 "一核"" 一圈 " 风貌提升项目为例,揭示AI如何重构照明设计全流程:通过Deepseek快速生成灯具配置方案,结合AIGC工具生成概念场景图,实现参数化设计与视觉创意的智能联动。

AI技术正推动行业范式转型--智能化调控与数据驱动优化使户外照明设计效率倍增。值得注意的是,AI并非取代设计师,而是聚焦可量化工作,核心创意与人文把控仍需人类智慧主导。

洪兵先生同步展示了明课堂在 AI 照明领域的培训课程与照明设计应用工具:AIGC课程专注于提升设计师的方案构想能力,而 KooLux光谱仪亮度计等专业工具则帮助设计师将概念方案转化为符合标准规范的可落地成果。凸显了AI在行业变革中的赋能价值,也明确了人机协作在照明设计领域的未来方向 -- 以技术提效,以创意固本,实现 "智变" 与 "质变" 的双重突破。



PART.06 “秒级光环境设计+健康仿真”,重塑照明设计

群核科技酷家乐照明与智能业务线解决方案总监宋特先生针对中国照明设计产业链长期存在的单机本地化依赖、协作低效及数据孤岛三大痛点,推出基于 "云端协作 + AI 大模型" 的 KooLux平台解决方案,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破局之道。

宋特表示,Koolux将复杂照明设计门槛从专业级降至普适级,KooLux以自研的启真引擎与多模态CAD大模型为技术底座,基于国际IES灯光标准,将设计师上传的空间模型自动秒级生成光环境设计方案:实时渲染照明效果,同步完成照度智能校验,输出专业级工程报表与场景提案。

宋特还特别介绍了即将上线的EML/M-EDI健康生理照度仿真模拟,能够准确判断光线对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将照明设计从视觉体验升级到生理健康维度的精准把控。

宋特表示:KooLux已具备强大的场景适配能力,已覆盖家居、商业办公、市政交通、景观建筑、工业生产等领域,实现高颜值视觉呈现、高标准光效仿真与智能化场景提案。通过开放API接口供灯具厂商接入产品库,构建设计师、制造厂商、终端客户三方协同的云端生态体系,重塑照明设计服务新范式,推动行业从传统 "经验驱动" 模式向 "数据智能驱动" 转型。



PART.07 以绿色技术共建未来,太阳能路灯的生态布局


在绿色、低碳节能的全球化趋势下,江苏开元太阳能照明有限公司/扬州市欧维尔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副总陈苹女士介绍了公司的核心产品 -- 太阳能路灯,以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技术构建户外照明解决方案。

设计上:通过结构优化与电气设计平衡发电效率与照明效果,例如一体化路灯水平安装确保发电量一致。储控模块采用免工具拆装设计,3分钟内可快速更换,故障响应时间缩短80%,显著降低客户备件库存压力。


产品性能上:全系列产品达IP68防护等级(防尘6级、防水8级),金属部件采用铝合金、304不锈钢等耐腐蚀材料,结合密封工艺,适应沿海高湿、酸雨等恶劣环境,寿命超10年。


陈苹女士表示,公司研发的太阳能路灯包含星舰、天空、向日葵、星光、恒星等多个系列,覆盖道路、快速路、公园、停车场、园区、庭院等多元场景。同时,期待与全球伙伴共建太阳能照明绿色未来。



PART.08 AI重新定义「光」的价值,从功能照明到空间叙事

博烁诗(浙江)景观照明总经理刘继武先生针对传统景观照明高能耗、低互动、运维低效等痛点,阐述AI从三方面推动景观照明的变革:通过生成式设计突破美学边界能源优化与碳足迹管理基于环境数据反馈实时优化照明策略。具体应用涵盖智能设计(如Stable Diffusion生成光影图案)、多模态交互系统(AR虚拟光影叠加、生物信号反馈调光)及全流程管理(从设备安装到故障预测)。

刘继武以荷兰阿姆斯特丹 Light+AI 项目为例讲解道:通过数字孪生平台整合光伏储能、游船电池与景观照明网络,动态算法实现17公里运河设施的智能调度,使柴油使用量下降92%、光伏供电占比达65%,提升电网稳定性的同时提升了旅游收入与市民满意度。

刘继武表示:AI的核心价值在于赋予光“叙事能力”--从功能照明升级为可叙事的动态艺术媒介。同时,隐私保护、艺术创意与算法决策平衡等挑战仍有待突破。未来城市夜景将演变为AI驱动的沉浸式艺术空间,实现人、光、环境的共生交互。



PART.09 氮化镓技术驱动大功率照明革新


苏州镓创晶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赵阳先生重点介绍了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氮化镓解决方案。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代表,氮化镓凭借其高击穿电场、高频特性及低导通损耗等优势,正加速渗透至数据中心、新能源、无人机及大功率照明等领域。

针对光伏发电场景,氮化镓逆变器可降低25%光电转化损耗,显著提升能源利用率。而在大功率照明领域,镓创晶合的氮化镓方案通过优化电路架构与器件集成,实现电路板体积与重量减少30%-40%,系统效率提升3%-5%,同时通过简化电容、电感等被动元件用量,综合成本降低10%-20%。


据行业预测,全球氮化镓市场规模将于2029年突破119亿美元,技术迭代与成本下探将加速其在高端大功率照明市场的规模化应用。


结语

当设计、运维管理、能源全环节被 AI 重构,AI技术已从“可选项”变为“生存刚需”,拒绝拥抱者或将如马车夫面对汽车时代 -- 不是选择对错,而是沦为旧时代的旁观者。唯有紧握AI钥匙,才能开启照明从功能到智能的跃迁之路,方能在智慧基建浪潮中破局重生。


标题:当 AI 遇见户外照明,解码千亿市场下的破局之道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cj/45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