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8字,读完约4分钟
□胡月晓,华东师范大学中国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要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就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而言,现阶段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所需的资本,用资本引领技术升级和劳动力结构调整。
首先,在宏观经济意义上,资本不是资本,纯资本不能成为资本。资本是承担最终投资者风险的资本,它永远属于所有者。如果资本所有者不想承担风险,他只会为某种经济行为融资,而现实中的表现就是借贷。只有企业家愿意承担经营的“全方位”风险。企业家是具有冒险精神的投资者,所以资本自然与企业家精神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来看,单纯的扩张货币并不能增加整个社会的资本,而只能增加资本,提高整个社会和整个经济系统的杠杆水平。只有在全社会培养企业家精神,我们才能有效地增加经济系统的资本。
其次,资本和技术紧密相连。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经济领域,投资都会带来技术的转移,技术根植于投资,投资也根植于资本。资本包含技术,但不包含技术的就是资本。改革开放之初,国内对资本的需求远远大于资本和技术;尽管中国仍需要大力吸引外资,但现在吸引外资的重点不是资本,而是资本及其配套技术。就资金的稀缺性而言,国内货币环境决定了货币资金的状况。就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而言,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中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资本也不匮乏,但仍然需要海外资本和技术。
第三,经济发展阶段转型升级的目标赋予了当前资本更多的技术特征和创新。显然,不同类型的资本,如传统产业资本、高科技产业资本和风险资本,具有不同的技术特征和创新精神。目前,中国需要培育的创新资本集中在工业领域,特别是制造业,而房地产等投机资本应该受到限制。资本的培育和形成需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货币扩张可以解决资金短缺。然而,由于资本不足,货币扩张基本上是无效的。企业家精神和冒险精神的培养与社会文化、时代变迁有关,也与资本市场等金融体系的完善直接相关。
要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保证新资本顺利转化为投资。中国经济转型要取得真正的进展,首先要克服的障碍是培育资本以满足转型升级的需要,并促进投资增长势头的重启。在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增长中,投资仍将是第一推动力。
中国仍然存在的巨大投资是:进一步改善东部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普及和扩大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产业调整和升级。面对潜力无限的投资前景,中国目前的投资增长缺乏资本,而不是资金。
同时,要大力推进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就目前情况而言,有必要克服国际贸易壁垒。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脱钩论”早已被世界抛弃。过去,产能过剩的主流观点主要基于国内市场,这是片面的,忽视了促进国际市场的重要性。随着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关税和贸易限制等国际贸易壁垒再次抬头。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各国政策的协调。国际贸易和投资发展的诸多障碍阻碍了市场的自由运行,使得经济干预主义抬头,也成为中国经济调整不得不面对的不利因素。
要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克服内部调整的障碍。经济转型时期经营困难的普遍增加必然导致一些刚性:刚性价格、刚性生产体系等。这可能反映在现实中行业门槛的提高和政府控制的增强。笔者认为,上述措施的实质是稳定经济调整,但也延长了调整时间,牺牲了一定的经济自由。为了消除经济面临的压力,有必要最大限度地完善经济体制。为了克服内部调整的障碍,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反垄断和反竞争。反垄断注重垄断对消费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价格方面),而反竞争则注重对竞争对手的危害,如限制竞争对手进入和其他排挤竞争对手的低效竞争手段。
标题:胡月晓:推动新型资本转化为投资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1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