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1字,读完约3分钟

对于当前的中国金融市场而言,开放不仅是支持高质量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也是行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到2020年,取消对外资参股证券、期货、寿险的限制,在征信、信用评级、支付等领域实行外资机构国民待遇,扩大债券市场双向开放...在最近举行的第十三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再次展示了开放金融市场的决心和信心。

“开放”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高频词。去年以来,一系列对外开放措施加快推进,一批新的金融机构相继落地,包括合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和外资养老保险公司。今年5月,中国保监会再次推出12项新的对外开放措施,进一步提高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取消中资银行持股比例上限,鼓励中外金融机构开展多领域合作,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刚刚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办法(负面清单)》(2019年版)重申了此前的开放承诺,将证券、基金、期货和寿险领域的外商投资比例放宽至51%。各方都非常关注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意味着什么,将带来什么。

人民日报:金融开放也是内在需要

对于当前的中国金融市场来说,开放是支持高质量经济发展和服务于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

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现有的金融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和服务水平仍难以满足高质量经济发展的要求。要根据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增加和创新金融供给。引入更多的国际先进金融机构深度参与中国市场,有利于丰富产品工具,扩大市场深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金融资源更加合理高效的配置,有利于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人民日报:金融开放也是内在需要

随着财富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居民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市场上面向普通人的金融产品大多趋于同质化,金融渠道相对狭窄,专业化、个性化的金融机构稀缺。在成熟市场,许多“小而精”的专业金融机构多年来一直在许多细分市场开展业务,并拥有深厚的专业能力,如财富管理、养老和医疗保险以及消费金融。将这类金融机构引入中国市场,有利于满足日益多样化和精细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人民日报:金融开放也是内在需要

另一方面,对外开放也是金融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在开放的市场中成长和成熟是金融业发展的必修课。以银行为例,在上一轮银行业开放中,许多战略投资者带来了新的理念、服务和产品,帮助中国银行(601988)(香港股票03988)构建了一个科学的内部框架。正是由于这些“开放红利”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世界1000家银行中,中国的四大银行位列前十。

人民日报:金融开放也是内在需要

更高质量的发展需要更大的金融开放。目前,银行业规模巨大,但在精细化服务、利率定价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和公司治理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例如,一些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不高,过于注重规模经济而忽视风险。允许更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参与中国金融机构的经营,将带来审慎精细的经营理念,改善中国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人民日报:金融开放也是内在需要

一个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需要更加有效的金融监管。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在防范和化解金融市场风险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监管的缺陷逐渐得到弥补,监管的专业性不断提高。未来,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运行的复杂性也将相应增加,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做好充分准备,进一步增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为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标题:人民日报:金融开放也是内在需要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