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6字,读完约3分钟

既然我们可以建造一个引人注目的“地上工程”,我们也应该能够做好“地下工程”

自汛期以来,中国从南到北的许多城市都发生了内涝。这种情况在今年并不罕见。根据水利部的数据,从2010年到2016年,中国平均每年有180多个城市被淹或被涝。解决内涝已经成为一些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内涝频发有很多可追溯的原因。例如,降雨量过多和地势低;城市管线建设长期投资不足,历史债务多;城市化速度快,排水管网建设滞后;城市规划不合理,规划实施不到位,等等。然而,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地方治涝效果不理想,这与“重地轻地”的政绩观有很大关系。地下管网建设是一个无形的工程,做好只是一个“隐性的成就”,而不是一个“显著的成就”,不容易被人注意到,导致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地上工程”,而不是“地下工程”。众所周知,幸运的是认为“洪水不会每年都发生”,而忽视“地下工程”的建设意味着让隐患消失。一旦暴雨来临,将会在经济、环境甚至生活上付出高昂的代价,而“地面上的成就”将会大大减少。类似的教训是学不到的。城市管理者在关注城市华丽外观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城市的内在品质。

治城市内涝,先治政绩观(人民时评)

虽然城市内涝难以控制,但也不是不可解决的。只要我们树立政绩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实施综合政策,注重治理,就能找到解决内涝问题的办法。事实上,要说困难,城市治理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困难的。为什么有些人能专注于实现突破,而另一些人却多年无法治愈?关键取决于这项工作是否被放在适当的位置的价值排名和它是否给予应有的重视。一旦我们真正关注它,总有比困难更多的方法。既然我们能建造一个引人注目的“地面工程”,我们也应该能把“地下工程”做好。

治城市内涝,先治政绩观(人民时评)

要控制城市内涝,就必须压缩各环节的主要责任。事实上,《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及相关规范性文件为城市内涝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加快城市内涝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明确了相关治理责任。在这方面,一些城市重视“地下工程”的建设,愿意增加对“隐形”场所的投资。城市排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并取得了成效。经验值得交流和总结。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城市屡遭内涝,所以不能说是制度供给不足,但关键在于执行力度不够。治涝能否取得显著成效,不仅体现了城市治理的智慧和能力,也考验着城市治理能否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治城市内涝,先治政绩观(人民时评)

城市发展的历史也是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历史。城市内涝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治涝,要集思广益,共同寻求解决之道,更重要的是,城市管理者要以紧迫感一个接一个地工作,严格按照科学规划一步步推进。我相信,只要各方共同努力,“看海入城”的局面终将成为“昨日黄花”。

人民日报(2019年7月8日05版)

标题:治城市内涝,先治政绩观(人民时评)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