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8字,读完约3分钟
现在是金融创新清理源头的时候了。
最近,央行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明确提出了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该计划还强调,金融技术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这是央行对金融创新的核心定义。笔者认为,这对于指导和推动我国下一步的金融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许多传统金融机构投入了巨大的科技研发资源,但都是基于现有业务的便捷化和数字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推动和改变金融服务和流程的创新和再造。有些产品和技术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增加员工和客户的工作量。
另一方面,很久以前,诞生于欧美并相对健康发展的创新金融,如p2p和股权众筹,一旦引入中国,立即呈现过度繁荣,随之而来的是频繁的混乱。到目前为止,总体结果是鸡毛遍地,无数投资者深受其害。
为什么橘子生在淮南橘子,而生在淮北橘子?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观察来看本质。
从表面上看,传统金融机构的技术升级仅限于表面,没有对传统金融流程和模式的深度改写。这背后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认识到技术在金融中的颠覆性作用,而只看到了商业驱动而不是技术驱动。
此外,中国的p2p和股权众筹不同于传统的金融机构,后者可以更有效地匹配资本提供者和资本需求者之间以及资本提供者和项目融资者之间的交易。然而,从本质上讲,在缺乏技术驱动支持、纯商业模式创新的情况下,中国99%的金融创新平台,最终演变成自我膨胀、资金集中甚至非法集资等非法活动。
实践证明,技术驱动是金融创新的核心前提和本质属性。没有这一核心前提和本质属性,任何商业模式层面的金融创新都可能被称为伪创新。
事实上,缺乏技术驱动的支持并不意味着中国缺乏金融技术的力量。许多中国金融机构在R&D的能力并不比外国同行差。以中国金融技术巨头蚂蚁金服为例。从移动支付时代到目前的生物支付时代(刷面支付),其金融技术创新能力一直处于全球同行的前列。
当尖端科技创新具备基本普及能力时,我们的政策部门不仅要对科技创新采取鼓励和包容的态度,还要注意及时跟进,及时出台规章制度。只有为科技创新主体界定了跑道边界,科技创新主体才能无负担、全力以赴地向前冲。
当前,在金融紧密服务实体经济的命题下,央行适时界定“金融技术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意义重大,这对于我们过去“挂羊头卖狗肉”的许多伪金融创新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你是不是金融技术,本质上是不是技术驱动的。
此外,有关部门不仅要鼓励和容忍金融技术的早期研究和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及时明确跑道边界,及时为成熟的人立法,在技术上领先全球同行,大规模应用事实,使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标题:杨国英:技术驱动才能真正实现金融创新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3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