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703字,读完约14分钟
金融去杠杆化和加强监管的趋势将在2018年继续。对于保险业来说,强大的金融监管环境不仅充分释放了行业的风险,也蕴含了行业需要承担的大量发展机遇。以资产管理业务新规为代表,保险业应积极适应强监管给行业生态和竞争格局带来的有利环境,加强监管政策解读和市场应对。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顾问、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所所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盛松成
李鹏是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发展规划部(601099,诊断部)的高级经理
金融去杠杆化和加强监管的趋势将在2018年继续。对于保险业来说,强大的金融监管环境不仅充分释放了行业的风险,也蕴含了行业需要承担的大量发展机遇。以资产管理业务新规为代表,保险业应积极适应强监管给行业生态和竞争格局带来的有利环境,加强监管政策解读和市场应对。
第一,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有利于保险业发展的基本逻辑
坚持“保险姓”,保风险和长期储蓄是保险业最重要的两大功能:一方面,“人人拾柴火焰高”,凝聚大家的力量,实现承包的“雪中送炭”;一方面,将客户的短期和短期分散资金整合成可以长期稳定使用的大规模资金,从长寿的角度出发,安排和使用长生命周期的系统性资金。强有力的金融监管将从根本上促进保险业利用长期资本,帮助保险公司积极发展“长尾市场”。
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逻辑在于:强金融监管的实质是使金融回归传统的融资中介功能,促进资金在经济体系中的长期使用,而不是短期投机。在这种监管理念下,资本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驱动流向实体经济,而不是金融体系。强有力的监管导致基金趋势由“短期投机”向“长期投资”转变,这对于偏好长期资金稳健运用的保险机构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也与保险基金作为“长期资金提供者而非短期资金投机者”的担保本质和行业定位高度一致。作为承载强金融监管理念的重要工具,新的资产管理条例引导各金融机构聚焦主营业务优势,为保险业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新资产管理法规对保险发展的具体影响
在行业规范与监管相统一的趋势下,引入新的资产管理法规可以被视为对保险、证券等行业的一大裨益。新规定的五大要点,如统一资产管理标准、打破刚性赎回、禁止资金集中、定期公布净值、规范期限错配等,对保险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统一资产管理标准,给予保险资产管理公平的市场待遇。公平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市场地位。过去,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开展业务时仍面临一些政策约束,如交易所、注册公司、银行间市场等相关业务资格仍部分受限或不对外开放,保险资金存款利率仍不视为金融同业存款。新的资产管理条例首次将保险资产管理纳入资产管理行业,使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和销售上获得与其他金融机构相同的待遇,在为社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遵循相同的操作标准。第二是风险覆盖。保险投资属于表内业务,受严格的资本“第二代支付”风险覆盖规定的约束。然而,许多银行理财产品都是表外业务,规避了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要求,实质上构成了与保险公司的不公平竞争。未来,新的资产管理规定将对各种资产管理机构实施相同的业务风险控制要求,这将有助于保险资产管理在资本充足率方面与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第二,打破刚性支付,突出保险产品独特的刚性优势。刚性赎回一直是理财产品吸引资金的重要手段。理财产品的高无风险回报率促使保险公司开发低安全、高回报的万能保险加入产品竞争,但很难将更多资源配置到长期安全和风险管理上,“种别人的地,浪费自己的地”。随着刚性赎回的打破,银行理财产品的不确定性将增加,吸引力将减弱。与此同时,保险产品能够以较高的预定利率或最低保证利率提供的实质性刚性回报将变得更加突出。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保险公司推出的产品中,传统保险的预定利率为3.5%,分红保险为2.5%;全民保险的最低保证利率是2%。既能提供安全保障,又有合同保证收入的保险产品将受到稳定投资者的青睐,其在居民低风险资产配置中的竞争力将逐步增强。与破产的储户相比,他们只能得到50万元的存款利息补偿。《保险法》规定,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不受保险公司撤销或破产的影响。因此,当银行理财产品不再具有公正赎回的承诺时,保险产品作为抗风险资产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第三,禁止基金池业务符合保险资金的使用方式。过去,一些金融机构通过借入短期贷款、滚动发行和借入新债来偿还旧债,模糊了特定产品的预期收益与资产之间的对应关系,而资产管理产品的短期化倾向增加了流动性风险。这项新的资产管理条例中提出的禁止资金集中和加强产品存续期管理的规定对银行、信托和非标准业务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考虑到中国保监会现有的许多政策都符合这一指导意见,甚至更加严格(如对资本投入、投资比例、管理模式和备案要求等的明确和严格要求)。),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能够更自然地适应新的监管。保险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从保险业务中获得的资金,保费支付的现金流长期稳定,不存在滚动发行的隐患;资金多层嵌套的风险很小;同时,保险部门自身的债券计划和股权计划更符合保险资金追求稳定回报的配置策略。高安全性、长期、大规模、高回报的特色优势将使保险业在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时获得更多的监管护航和政策认可。
第四,定期公布净值有利于改善保险机构的竞争格局。新规要求金融机构根据资产管理产品的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从债务方面来看,净值管理有助于保险销售与金融消费者竞争。由于净值管理与客户简单、直接的定期收入的产品偏好相反,实际收益率不可预测,净值波动带来的投资损失风险导致消费者从理财产品转向更稳定、更安全的保险产品,如年金保险、万能保险等;从资产方面来看,净值的公布将使资产管理机构倾向于投资净值稳定的资产,减少对不稳定产品的投资。与银行和信托相比,擅长主动管理的保险等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配置结构更加稳定有效。根据中国保监会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保险资金余额为24844.21亿元,占18.55%;债券43050.33亿元,占32.16%;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7788.05亿元,占13.28%;其他投资48228.08亿元,占36.01%。对投资领域、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的积极控制,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竞争力有望在新规定的指导下继续提高。
第五,纠正期限错配将有助于充分发挥保险支持实体经济的潜力。新的资产管理条例对非标准投资的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匹配施加了严格的限制。由于非标准资产的期限一般较长,专注于短期融资的银行理财产品很难找到长期资金来支持非标准资产。然而,保险资金自然与长期投资相匹配,保险公司的负债期限一般长于资产期限。随着“为第二代付费”的推广,长期担保产品将进一步延长责任期限。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业需要并且能够为具有长期增长价值的高质量产品提供资金支持。对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的投资,类似于“一带一路”的建设,对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延长保险资产的投资期限,加强资产负债匹配,满足保险业长期资产配置和投资收益保障的需求,帮助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支持实体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和潜力。
三、保险业加强金融中介功能的美国比较
新的资产管理条例为保险业参与资产管理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这就要求保险公司重塑和强化自身的保险属性,明确保险在资金跨期配置中独特的金融中介功能,并通过政策东风最大化行业的赋权。通过了解保险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并对比美国100年来保险业发展的实践,可以看出强化长期资本吸收者和长期投资者的作用,以“长期借贷”的资本运作形成保险业的核心特征,不仅符合成熟金融市场的演进方向,也凸显了保险业独特的市场价值。
首先,从债务方面来看,长期资金是保险资金的主要来源。作为一个“契约储蓄机构”,保险的时间跨度,尤其是寿险保费收入,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相匹配,其沉淀和聚集长期资金的功能非常强。以覆盖从职业发展到退休的较长时期的年金保险为例,自1986年以来,年金保费已成为美国寿险行业保费收入的最大业务来源,占43.13%,2016年逐渐攀升至53.56%。同时,年金保险的赔付率高达67.8%,基于长期赔付的保险业务比通常只有五年历史的直接吸收存款的商业银行更能把短期分散的资金聚集成长期的大规模资金。基于年金业务的产品结构和支付模式反映了美国保险业吸收长期资金的特点。
其次,从资产方面来看,保险基金向资本市场注入长期资金。与快进快出的投机基金不同,保险基金更注重收益安全和风险防范,通过配置高度稳定的资产和较长的持有期来降低资产组合的短期波动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美国的人寿保险基金主要投资于政府和公司债券、股票、抵押贷款、房地产和保单贷款以及其他资产。债券一直是其一百年资产配置过程中最大的投资,从1917年到2016年平均为51.51%,2016年为49.43%。在人寿保险的配置中,各种主体发行的债券,包括国内外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期限都很长。以2016年为例,政府债券一般账户平均期限约为12.20年,公司债券平均期限约为10.19年,债券总平均期限为10.68年。从2012年到2016年,可以看出“永远保持”中现有债券的期限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约为10年。长期持有是美国寿险行业债券资产配置的一种持续策略,它不仅突出了保险业的特点,也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美国保险业的借鉴经验,从实践层面进一步证实了在强金融监管下的资金运用趋势符合保险业客观的行业发展规律。遵循长期投资的原则是保险资金的一个重要特征,资金的长期使用越能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险业在金融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就越突出。
4.保险业如何把握强金融监管的发展机遇?
以新的资产管理条例为代表的监管理念的实施,将推动资金长期使用,而不是短期投机,使资本充分流向实体经济。强有力的金融监管为保险业发挥长期资本优势提供了良好的监管环境和宝贵的时间窗口。然而,对于保险业来说,优惠政策能否转化为现实机遇,从根本上取决于行业和企业能否做好充分的创业准备。我们认为,保险业应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强化长期资本利用的特征:
第一,想法——克服短期和快速的冲动,形成长期的操作思维。不同的保险公司由于起点、发展阶段和突破方向的不同,会形成各自的路径依赖型实践探索。许多中小企业利用快速扩张短期业务的“规模冲动”作为在弯道超车的法宝。即使是大型保险公司,也有过与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争夺消费者的经历。现在看来,这种“取长补短、取长补短”的行为可能是由于从业人员对保险的功能属性和差异化优势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的。无论是强有力的金融监管为保险业创造的广阔驰骋,还是成熟的保险市场在历史实践中探索的运作规律,都告诉我们,“长期借款和长期贷款”的资本特征决定了长期资产配置领域是保险资金运用的最佳领域。保险公司应就保险价值的长期运作形成思维共识,并将其作为负责任的长期机构投资者呈现在资本市场和公众的视野中
第二,产品——平稳生命周期波动,促进长期业务发展。个人保险产品是保险负债将公共资金从零变长的主要载体。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健康年金和教育年金等保险产品应被视为长期储蓄计划安排。然而,近年来,一些产品出现了回笼越来越早、回笼越来越短的趋势,这与保险覆盖整个生命周期、减少跨期收支波动的保障本质背道而驰。虽然保监会2017[134]号文件大力纠正了快速退保产品,但更关键的是保险公司要积极改造、认可和积极服务于消费者长期生存基金和长期养老金的积累,开发和设计更多与预期寿命上升趋势相匹配的养老金产品和大病保险产品。特别是在老龄化趋势严重的情况下,能够满足长期保障的护理保险和年金保险产品不仅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且资金可以在保险公司长期保存,有利于公司的长期投资规划,在产品开发和设计上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
第三,投资——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注意弥补投资和研究的不足。新的资产管理条例不仅开放了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发展,也对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参与国家战略性重大项目建设的配置战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一监管标准后,在资产管理混业经营的背景下,保险资产管理将与券商、基金、信托和银行在同一阶段展开竞争。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从形成符合行业定位和企业自身特点的投资方法,还是从管理水平、资产管理规模、项目经验和团队建设等方面来看,仁中保险资产管理的基础能力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项目投资额大、恢复周期长、受宏观变量影响大、收入保障需求高。保险资产管理需要进一步增强投资和研究能力。有必要借鉴其他金融同行跨市场、跨品种资产配置的方法和经验,体现保险资金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的大规模资产配置优势。
第四,科技——实现资产负债联动,提高动态风险管理水平。新的资产管理法规更加强调风险管理和防范。对于超越短期视角、延长实现资源配置周期的保险业来说,准确把握资产负债变化趋势是风险识别和管理的前提。如果能够实现对资产和负债波动的动态监控和即时响应,公司的风险敞口就可以得到有效降低。这一目标对资产负债的监控和联动传递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然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仍处于保费收支与资产管理“两张皮”分离的阶段,这受到数据技术和模型创新把握不足、资产负债信息流互动进展有限的限制,更难以实现更高层次数据联动下的资产负债管理流程系统再造。保险公司应紧跟科技快速迭代的趋势,密切关注金融技术与基础资产负债数据结合带来的颠覆性变化的可能性,通过现金流匹配、缺口管理、动态财务分析等数据分析工具,构建合理的负债资产匹配和优化调整,以打开投资账户与保险产品的互动。
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盛松成:金融强监管是保险发展的新机遇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