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5字,读完约3分钟
“大国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卫星导航领域,北斗在中国的出现打破了外国的长期垄断。借助北斗芯片开放平台,结合产业链中多方R&D资源,依托全新的“内聚力”R&D模式,国内北斗导航芯片综合实力获得全面提升。全球首款支持新北斗三号信号系统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soc导航定位芯片的发布是其成就之一。
根据5月18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服务业发展白皮书》,2017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服务业总产值达到2550亿元,比2016年增长20.4%。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和终端设备等产业核心产值占35.4%,达到902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达到8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军民科技融合和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关键环节。2018年,中国自主建设和运营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启动全球联网模式,产业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2025年中国制造”。当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视察中国北车长春客车有限公司时说:“我想为中国装备一个‘平台’,希望你们为国家‘支撑平台’,打造一张永不褪色的金色名片!随后,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
在全球卫星导航多系统共存竞争和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卫星导航产业面临着对美国gps系统和产品的过度依赖,产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芯片技术研发和综合应用能力弱。上述北斗芯片通过平台开放和创新、加强研发“凝聚力”等新模式,打破了外国长期垄断的局面,也给了中国这个后来者发言权。
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双核”的R&D和“国产核心硬件”和“国产核心算法”的国产北斗导航定位芯片产品架构。
在大众应用市场,北斗芯片技术不断成熟。去年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五周年。在过去的五年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海事、电力、民政、气象、渔业、测绘、矿产、公安、农业、林业、土地、水利、金融、市政管网等十多个行业。2017年,与全球市场相比,国内卫星导航设备营销总规模逐年增长,达到近15%。目前,中国卫星导航定位服务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约有14000家,员工人数超过50万。
据了解,今年中国计划发射约18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重点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到2020年底,将建成一个由35颗卫星组成的全球覆盖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和导航服务。同时,北斗三号的联网将有效推动产业市场、大众市场、特色市场、智慧城市等新领域的发展。
笔者认为,开放性、凝聚力和创新性是北斗取得巨大进步的重要因素。目前,“北斗+”正孕育着越来越多的新应用模式,产业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巨大的市场潜力已经显现。北斗的发展经验值得国内其他行业借鉴。
标题:媒体:北斗“芯”的启示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6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