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2字,读完约4分钟
总部经济是指一个城市创造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大型外资企业落户,进而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增强核心竞争力。发展总部经济应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如靠近市场中心、生产要素和人才聚集中心、市场决策和政策监督中心。目前,中国只有少数几个城市符合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近年来,国内企业“迁都”热悄然兴起。总部经济的“经济效应”是明显的。一方面,它是工业和税收的乘数效应。一个城市聚集了众多制造业巨头,可以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获得企业税和高收入白领个人所得税的贡献;二是就业和消费的驱动效应。总部经济无疑可以为所在城市的高知识群体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可以为生产基地所在的欠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的蓝领就业机会;就业率的提高无疑会刺激消费的增长,消费主要包括商业活动消费、R&D活动消费以及白领和蓝领的个人消费。此外,大量国内外企业“迁都”落户,也可以提高区域知名度,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
企业内部结构的分离必然会带来组织协调成本的增加。因此,总部经济要想实现良性互动,就必须将企业的“头脑”和“身体”分开。地方政府不仅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市场秩序,还要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城市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城市间“拉拢”企业总部的做法已进入恶性循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倒闭或迁出,大城市制造业的“空集中化”现象日益严重。从一些国际大都市的角度来看,事实上,制造业转移后,服务业在许多大都市持续繁荣的背后,正日益处于经济支撑地位,而总部需求所形成的生产性服务,已成为中心城市经济中最活跃、最具支撑性的经济主体。就中国而言,像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效应明显增强。这种独特的区域优势对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快速反应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部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冷漠和狂热的商业理念是不可取的,尤其是盲目攀比的坏习惯,这种习惯只为眼前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应该尽快抛弃。尤其是企业的“资本流动”热,给政府角色的转变和管理职能的重新定位带来了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府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改善城市投资的软环境和硬件建设,包括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消除外资、技术和人才进入的各种障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制度措施确保国际一体化。如果我们只看到总部经济的正面效应,而忽略其负面效应,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例如,为了吸引企业“转移资金”,一些城市竞相推出各种“有竞争力”的投资政策,如减免税费和土地价格优惠。这种过度倾斜的让步必然导致过度歧视,这将使当地中小企业面临生存挤压;然而,总部经济导致的房价和商品消费价格上涨,也会增加当地居民的生活成本,降低社会福利,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通过“迁都”来发展总部经济意义非凡。既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又能兼顾城市的管理水平,对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一些城市热衷于总部经济,只关注总部经济的税收效应、产业积累和经济辐射效应,但对现实危机和潜在隐患视而不见显然是不可取的。由于企业的“资本流动”完全是由企业主导的活动,而且大部分都是跨区域经营,突破政策瓶颈,避免行政干预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城市不具备“总部经济”聚集的条件,但他们知道自己做不到。建设大量高端娱乐休闲场所,发展一些超常规的现代服务业,势必造成巨大的浪费,给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标题:吴学安:总部经济要摆脱无序竞争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6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