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0字,读完约5分钟
几天前,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的一条信息被刷上了微博的热门名单。据悉,自2017年12月30日起,所有持有标有“交通联盟”标志的京津冀互通卡的乘客,均可在北京地面公共汽车(定制商务巴士除外)、轨道交通线路以及连接京津冀地区省级平台城市的指定线路上刷卡。目前,北京、天津、石家庄等13个省级平台城市已基本实现交通互联互通,“一卡通京津冀”旅游模式初步形成。
自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京津冀协调发展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在总体布局和区域建设上,运用“集中”和“分散”统筹兼顾的“两轮”驱动模式,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涵盖经济、交通、文化、环境等诸多领域的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政策体系和实施方案。2017年4月熊安新区的建立,是中国加强京津冀协同、缩小发展阶梯的关键一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布局上,呈现出“一核、两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布局趋势。作为核心城市,北京着力解决非资本功能,将北京通州和雄安新区联合起来,打造“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体现区域发展的“分散化”要求;在承接北京非资本功能和区域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其他区域将在产业基础好、政策优势明显的地区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体现了区域发展的“集聚”要求。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快速推进离不开区域内“分散”与“集聚”的协调统一。
在产业方面,为梳理京津冀地区300多个产业承接平台,加强整体规划建设,京津冀联合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明确了“2+4+46”承接平台,即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4个战略合作功能区和46个专业特色承接平台。这意味着三地将进一步促进地理位置的均衡分布,引导创新资源和产业转移有针对性地集聚,从而带动集聚区周边地区的发展。
在交通方面,在北京、天津、石家庄、鲍四个重要集散地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四纵、四横、一环”的总体布局,继续推进区域路网建设。目前,京津冀协调发展率先在交通领域取得突破。未来,在加强交通运输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方面,有必要在分散路网覆盖区域的基础上,通过加强重要节点的配送能力,提高区域整体交通运输效率。
近几年来,京津冀三省市在硬件上集中力量,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交通方面,形成了海陆交错的空交通网络。没有“断路”的痕迹,新机场和配套城际铁路建设稳步推进,河北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历史上突破10亿吨,港口与经济腹地互动良好,京津冀“一小时”的雏形正在逐步形成。在产业转移方面,建成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等跨省跨区域工业园区,解决了区域内产业分工和转移的解决问题,促进了后期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的加快。在生态建设方面,三省市联合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治理联合防控行动,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在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控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硬件建设解决了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基本问题,软件优化的基础是加强三省市之间的协同作用,改善该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体验。一方面,相关政策的系统化建设进一步消除了区域内的行政区划,建立了交通建设、产业转移和生态保护三方面的区域联动机制。通过部门和区域间的合作,加强了要素流动,节约了区域内的整体生产生活消费和通讯成本,实现了京津冀在政策层面上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应用在提高该地区的生产和生活质量方面有很大的潜力,特别是在提高交通便利性方面,居民感觉最直观。有许多生动的例子,如在不同的地方买票,在不同的地方支付运输“互通卡”的费用,以及货物的电子清关。下一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共同努力,以硬件立体发展为基础,以软件拓展发展模式。
同时,熊安新区的建立也是顺应区域功能分散、资源定向集中大趋势的重要举措。从功能定位来看,新区以缓解北京的非资本功能和承接产业转移为己任,同时带动河北整体发展,增强地方创新实力,实现京津冀三省经济增长极的合理布局。在软硬件环境方面,“软件”在熊安新区是第一位的。根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规划方针,新区确定了“绿色环保”的发展主题。据悉,熊安新区规划框架已基本成熟,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建设重点,部分细则已进入示范阶段。
总体而言,“集权”与“分权”以及软硬件“双轮”驱动模式不仅解决了区域分工和资源配置问题,而且加强了区域间的协同作用,促进了空.三省市的布局优化和整体发展
标题:“双轮”驱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向深度融合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