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10字,读完约11分钟
新的资产管理法规规定了一年半的过渡期,但过渡期结束后,未到期的理财产品该怎么办?中国投资公司前总经理李克平认为,这部分产品必须有明确的解决方案。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延长过渡期并与最后期限相匹配。当然,可能还有其他选择。无论如何,对于已知的不确定因素,这不是一个完全释放空.的好办法
指南 2018年,随着新资产管理规定的逐步实施,银行理财市场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央行去年11月17日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突破刚性赎回、资金去集中/去错配、净值法估值等政策是针对庞大的资产管理市场。
新的资产管理法规规定了一年半的过渡期,但过渡期结束后,未到期的理财产品该怎么办?中国投资公司前总经理李克平认为,这部分产品必须有明确的解决方案。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延长过渡期并与最后期限相匹配。当然,可能还有其他选择。无论如何,对于已知的不确定因素,这不是一个完全释放空.的好办法
李克平指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未来将会有很大发展,但在中期可能会面临行业发展放缓的压力。无论新的资产管理政策最终如何确定,它都不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核心。只有金融机构自身提高和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
他强调,应更多关注新的资产管理法规对资产方面的影响和冲击,因为资产方面的不确定因素相对较多。一方面,这是剩余期限的问题。这必须找到一个应对计划,否则是非常危险的,并可能导致其他事件;另一方面,当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的运行环境正在收紧,这肯定会在未来的实体经济中得到反映。恐怕这个问题的解决会超出三次会议的权限,需要更大的统筹、协调和创新。
金融机构本身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核心
作者:李克平
监管者面临着双重任务
在我们考虑市场的挑战和衍生的连续性之前,我认为目前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监管机构面临的挑战——新发布的指南包含两个任务。第一项任务是建立新的框架、新的原则和新的规范。这是着眼于资产管理行业长远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是基于全球金融市场数百年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大型资产管理市场的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二是针对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或泛资产管理行业前几年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规范。
这种双重任务使他们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因此,如何平衡双重任务是监管者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实中,为了平稳地处理存在的问题,过高的相关标准会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风险。但是,如果将标准降低到较低的水平并扩展到未来的框架和原则,将对未来资产管理行业的标准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关键是要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
刚刚结束的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把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列为未来三年“三大任务”的第一项,第一大风险是金融风险。可见,中央政府已经把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会给监管者带来压力,还会使他们的心态发生微妙的变化。所有这些都将对两大任务之间的权衡和取舍产生相关影响。
对于监管者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制定政策计划时,要充分、现实、全面地向决策者展示问题和各种真实信息、各种可能的风险和风险应对计划。任何超出预期的重大风险都可能导致未来实施过程中的颠覆性影响。因此,监管机构全面、真实、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并提出方案非常重要。
情景模拟和压力测量对市场非常重要
从产品角度来看,银行融资及相关领域受到汇率突破和净值法估值的影响,应该是受影响最大的领域。保守地说,这将影响银行理财新产品的资金,新资金的减少将导致可能的资产处置的调整,这也可能导致部分产品的赎回。对于监管者、资产管理机构和资产管理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分析和明确传导机制。
现在最重要的是了解真实的数据,这对每个机构、每个资产管理行业乃至整个资产管理行业都是真实的。我认为核心是有效地进行情景模拟和压力测试,找出可能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过渡期结束后尚未到期的理财产品,应有明确的应对计划。根据目前的数据,约90%的理财产品在一年内到期,理财产品的剩余寿命约为3-4年。根据目前一年半的过渡安排,相当一部分将被排除在外,对此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解决办法。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延长过渡期并与最后期限相匹配。当然,可能还有其他选择。无论如何,对于已知的不确定因素,这不是一个完全释放空.的好办法
对资产方面的影响可能超出财务范围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对资产方面的影响。目前,许多机构正在关注行业中的问题,并通过各种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然而,我个人认为,资产方面的影响和冲击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资产方面的第一个影响是剩余期限问题。有必要找到一个应对计划,否则就非常危险,并可能导致其他事件。例如,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或个人的应对能力远远大于金融机构,这种不确定性将超出三次会议的控制范围。
第二波冲击可能会超越金融业。事实上,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清理和规范地方政府、公共投资和地方融资平台,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包括财政部门不再担保,中央政府发行政府债券帮助地方政府,国家通过两个政策性银行帮助地方政府建立专项资金。目前,我们也在反思这些问题,银行也在规范相关融资。总体而言,当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的运行环境正在收紧,这肯定会在未来的实体经济中得到反映。恐怕这个问题的解决会超出三次会议的权限,需要更大的统筹、协调和创新。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而且有很多变数,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好的计划。
有必要扩大对银行体系的间接影响
对银行系统的直接影响,在座的银行工作人员可能每天都在思考。根据我国清理整顿和处理有关问题的经验教训,我可以在这里提出几个问题供大家讨论或参考。在非标准财务管理和与地方政府平台合作的过程中,过去的协议和承诺在未来的有效性如何?银行和渠道机构在与地方政府协调时是否必须承担法律义务?有合作关系吗?你需要履行你的道德义务吗?如果没有,会影响银行的信用吗?这可能是许多组织的羁绊。
此外,如果地方政府、银行和资产管理都实现了标准化,那么当地方政府面临投融资压力而无法获得资金时,这一问题将如何演变?这会引发新一轮影子银行吗?我认为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讨论。
至于监管和政策协调的挑战,我认为核心是防止政策重叠。目前,有一些叠加的事实和影响。但是,从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整个中心政策的中性基调来看,我认为新的资本管理政策和相关规定可能对经济产生的压力以及标准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已经得到考虑。因此,我个人的解释包含一定的灵活性,这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关。
从中长期来看,紧缩政策有利于解决机制中的风险因素。然而,在金融风险的集中处理和缓解时期,过于紧缩的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信贷政策以及相关的财政政策,可能会在风险缓解过程中产生新的风险因素。政策导向应该有利于发展,这样才能避免这种可能的情况。
这是监管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作为三大关键任务之一,我预计从中央政策、宏观审慎和相关监管的角度来看,会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否则,在处理现有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新的问题或加剧某些问题。
在规范资本管理流程的下一步,资本管理机构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是,统一监管、确定新的操作框架,可以促进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有效参与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确立机构的竞争优势。其中,人才竞争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人才的重组和调整可以大大加快事业单位的转型,但人才的竞争涉及到很多观念和操作习惯的问题,转型和转型相对缓慢。
此外,国际竞争的因素也不容忽视。自2017年以来,我们的整个开放进程一直在加快,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此外,全球基金越来越关注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国际化的加速也取决于国内资本市场环境。现在这种压力、趋势和供应力量已经存在,关键是我们的速度。在我看来,外资团队在标准化、风险管理和产品设计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也是外资机构的竞争力所在。这对当地机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竞争压力。因此,时间不等人,我们应该加快自己的步伐,监管本身也是一种行业洗牌。
毫无疑问,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是金融工作的根本目标。然而,我们不能教条地、简单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教条化和简单化不仅会为一些错误的做法提供借口,还会使金融创新本身受到一些不适当的约束,并为化解金融风险制造不必要的矛盾,浪费我们的精力。这不利于关注重大矛盾和重大工作,有时还会演变成不适当的干扰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基本原则,我们不应该教条化和简化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
目前,在近期和中期,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的压力可能是该行业的主要矛盾。在这个过程中,供应方、需求方和监管方都需要一个适应甚至重建的过程。资产管理行业在此期间放缓是完全正常的,否则会影响行业前景,监管部门应予以充分考虑。
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趋势、中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现状、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现状和促进来看,我对资产管理行业的中长期发展充满信心。因为那些基本的数据和事实是存在的,它们不是由人们的意志转移的。从全球来看,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中国的落后领域是金融。金融的落后领域是直接融资,然后是资产管理,这是一个基本现实,而不是个人偏好。因此,我认为有机会。建立新的资产管理法规是中国大型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在确定相关概念和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期待更多新的资产管理机构和人才团队的出现,并期待资产管理机构真正专注于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与十多年前相比,中国的投资者背景发生了许多变化,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如果取消交易所后有互动教育,中国的资产管理产品可能会更加丰富,这是由投资者基本背景的变化造成的。此外,从资产方面来看,实体经济中仍存在大量需求,没有相应的资产和产品进行合理匹配,因此空的这一发展也是巨大的。
对于中介服务机构来说,套利是过去最快的赚钱方式,这导致相对规范的中介服务机构价值不大。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起源的回归,资产管理领域的中介服务组织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因为每一个组织都不能做所有的事情,包括相关的中后台,所以空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也是相当大的。
最后,无论监管者做什么,无论新规定是如何确定的,金融机构本身都是有效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核心。只有当大多数金融机构具备风险控制意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程序等技术手段,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风险缓释;否则,仅仅依靠监管机构的监管是远远不够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发生在相对发达和规范的美国资本市场。金融和风险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解决和防范风险最有效的方法是所有金融机构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本文摘自“中国金融四十论坛”。本文发布在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上。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李克平:资管新规对资产端的冲击或超金融范畴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7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