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7字,读完约3分钟
2018年初,监管当局频繁处理金融市场混乱。在银监会今年公布的深化整顿银行业市场混乱的八个重点领域中,“不健全的公司治理”被放在首位。毫无疑问,深入股权管理将是一个“牛鼻子”。抓住它,你就能发挥关键作用。
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银监会2017年开展的一系列专项整治中,发现银行公司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如股东无所作为或行为混乱、"两会一楼"绩效不佳、机构或业务设置混乱、绩效评估不科学等。
以备受关注的“侨兴案”为例,银监会在相关通知中强调,该案反映了涉案银行公司治理的薄弱环节: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多头管理和管理层truth空;内部员工法律和纪律意识、合规意识、风险意识和底线意识薄弱;经营理念的偏差、轻率的评估激励等。
近年来,个别银行上演了一场持有非法股票的闹剧,暴露出银行股不透明和股东行为混乱的危害。股东股份的资金来源不符合自有资金的要求,以贷款、财务管理、信托计划等形式为实际关联方提供资金。,用于股权投资、兼并重组等。,掩盖关联关系,持有超过比例的银行股权,股东将银行视为“提款机”……这些问题干扰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抓住贯穿股权管理的“牛鼻子”。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坚持“监管是监管的名称”,纠正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将是正常监管的重点。这些措施包括:加强银行股东资格管理,强调渗透股权管理,杜绝变相持股,严格管理关联交易,严格执行“一个参与、一个控制”和股份审批的要求。例如,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最近发布的《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和完善了从股东、商业银行到监管部门的“三位一体”监管框架,涉及无形股东、持股等问题,尤其是对商业银行股东而言。相关监管要求延伸至大股东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和最终受益人,所有人被视为同一主体,其持股和关联交易受到监管,因此有效
此外,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内部管理、风险控制、激励和约束等公司治理的评价和监督,不干预银行的日常具体操作。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特别是对于一些“先天不足”的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来说,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
一是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引进关注银行长期健康发展、财务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能够通过增资扩股带来协同效应的战略投资者。
二是强化“两会”一级履职能力,有效规避关联交易,做好风险问责第一关。
在股权管理方面,必须贯彻渗透原则,提高股权透明度,认真执行关联交易管理规定和管理程序,严格防范股东利益转移。独立董事不能成为大股东和高级管理层的代言人,因此独立董事应坚持独立性和专业性,提高履职能力,保护小股东和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许多银行家认为独立董事的独立评价是不客观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专业素质和材料有限,激励和约束不足,独立董事尽职调查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必要切实落实独立董事的权责,提高其履职能力。
三是加快建立“风险控制第一、合规第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标准,扭转考核指标过分追求规模和短期效益的局面,通过激励政策扩大风险覆盖面,强化责任主体问责。
标题:抓住银行穿透式股权管理牛鼻子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