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3字,读完约3分钟

2018年的第一个月已经过去了,与往年保险业的繁荣相比,今年有点冷。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担忧,认为2018年初保费收入的下降可能会拖累年保费增长。记者认为没有必要担心:放慢增长速度可能不是一件坏事。

前几年年初,保费收入占比相对较高:2015年至2017年,寿险第一个月的原始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73%和40%,分别占年保费的19.63%、24.88%和28.88%,成绩可观。因此,寿险业有句谚语“好的开始会让一整年都是红色的”。今年第一个月,部分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呈现负增长趋势,甚至大公司也未能幸免,这对中小保险公司影响较大。

证券时报:保险销售“开门黑”并不是件坏事

有人认为这种情况是新规定造成的,甚至认为这可能意味着保费增长的拐点,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2017年5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一系列通知,要求各保险公司加强对保险产品和销售的监管。

一方面是加强对快件的监管。在前几年的“良好开端”产品中,快速回报年金和高收益万能保险相结合是主流产品形式。因为它能给消费者带来快速的现金回报,所以一直受到市场的青睐,而且它曾经是所有寿险公司大规模赚取保费的“杀手”。现在,根据监管要求,它已经成为高分红年金和万能双主保险产品的组合,五年后将被退回。前几年,主要产品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产品调整带来的销售人员与新产品的磨合阶段自然成为影响“良好开端”的重要原因。

证券时报:保险销售“开门黑”并不是件坏事

另一方面,除了限制产品之外,销售等其他配套政策也在收紧。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保险监管政策不断升级。比如,要求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寿险公司的销售管理,甚至发布保险销售“开局良好”的风险警示,对行政处罚也不手软。在一定程度上,严格的监管影响了今年“良好开端”保险产品销售的放缓。

表面上看,压力主要是由新的监管规定造成的,但根本原因是前几年起步较好的主流产品偏离了保护的源头,前几年市场存在的一些销售混乱也影响了寿险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我们放慢脚步、调整方向只是时间问题,不应该被视为负面影响。在经历市场教训后,在监管政策指导下的调整总是比被动调整更积极、更健康。

证券时报:保险销售“开门黑”并不是件坏事

事实上,除了加强监管之外,逆转“良好开端”还有许多其他原因。例如,一些保险公司在2017年9月底进行了一轮业务推广,这“消耗”了一部分消费者需求。

此外,自2017年11月以来,银行理财等资产管理产品的收益率持续上升,削弱了“良好开端”产品的吸引力。7日,微信李彩通的年化回报率保持在4%左右,而以储蓄产品为主的“开门”保险产品的长期回报率在3.5%至4%之间,明显降低了其吸引力,对保险产品的销售产生了很大影响。

又如,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保险市场的需求。自2017年以来,中国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中性货币政策。与处于利率下行通道的2015-2016年相比,货币政策收紧,保险市场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

保险应该“先保后理财”,而不是获取短期利益。在“坚持保险即保险,增加收益价值”的前提下,短期增量下降只是保险业收益来源的一种表现,也是唯一的途径,不影响保险业的长期增长模式。

标题:证券时报:保险销售“开门黑”并不是件坏事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8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