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5字,读完约3分钟
2017年,在引入“反周期因素”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总体上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日间波动上升至0.03%以上的天数显著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当天有15个交易日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0.03%。二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基本实现。自2017年引入反周期因素以来,5月至9月初,人民币呈现大幅升值趋势,9月中下旬,人民币汇率呈现大幅贬值趋势。可以看出,日交易波动和趋势双向波动都很灵活地实现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反周期因素”的引入会降低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的透明度。作者认为任何国家都可以干预汇率市场,干预的原则取决于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汇率干预只是手段,实现汇率双向波动是目标。因此,在当前实现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形势下,有必要及时取消“反周期因素”。
在此背景下,展望2018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可能会受到外界更多的影响。具体来说,就美元而言,美国的税制改革已经用尽了支撑美元的几个有利因素,美元可能在短期内继续走弱趋势。2018年,美国税制改革对经济的短期影响逐渐显现,美联储的加息势头有增无减。美元可能会分阶段反弹,但不会在2016年底回到103的高点。就欧元和日元而言,自今年初以来,美元指数的持续疲软对欧元和日元的升值造成了巨大压力,这也略微减缓了它们的货币政策收紧。欧洲央行的债券购买计划将持续到2018年底,而日本央行尚未表示退出量化宽松。因此,如果美元指数在2018年某个阶段反弹,将为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紧缩环境,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货币紧缩政策也将取得成功。一旦欧洲和日本央行收紧政策,欧元和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将会上升。总体而言,美元、欧元和日元在2018年可能会大幅波动,趋势相反。美元指数可能在95-85区间上下波动。
从内部因素来看,就人民币市场预期而言,自2017年打破单边贬值预期以来,人民币汇率实现了双向浮动,教育了市场参与者,提高了他们的成熟度。因此,持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观点的人将不再认为美元下跌、人民币不升值是正常状态。就外汇市场而言,自2017年第三季度以来,非储备金融账户、银行代结售汇、涉外收支等指标大多转为顺差,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改善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市场基础。
就基本面和货币政策而言,国内经济基本面是稳中求进,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提高,物价上涨预期依然存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定和中性,货币市场利率上升进一步巩固了中美利差。就人民币计价资产而言,通过2017年的金融去杠杆化,人民币计价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风险得到有效释放,资产价格的相互负反馈不太可能相互影响。综上所述,2018年人民币汇率将在2017年双向波动的基础上继续小幅升值。
标题:王鹏:人民币汇率或稳中有升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8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