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33字,读完约7分钟

为应对疫情影响,防范产业链“断链”风险,产业链和供应链呈现小范围“自力更生”的新趋势,集中在地区、双边或国内,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从数字技术中获益,是长三角地区银行业面临的新课题。

技术创新加速了银行模式的变革

从2g到5g,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发展很快。在此背景下,银行实体网点的优化调整也在加快。根据中国保监会金融许可信息平台的数据,2018年5月6日至2020年5月4日的两年间,已有6134家银行分支机构停止营业,同期新增分支机构1541家,净减少4593家。与此同时,许多银行的5g网点、无人网点、自助银行等新型智能网点相继出现,以网上平台为主体,线下网点为补充,线上线下融合,加强银行网点与周边生态和社区互动的一体化、智能化发展,或成为未来银行终端的主要形式。

长三角银行业如何向数字技术要效益

事实上,银行网点的数字化转型只是银行业进一步加大金融技术投资、探索更多在线和数字化业务的一个缩影。根据中国银行(601988,诊断)(港股03988)行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截至2019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28,000个,其中年内营业网点15,591个;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网上银行交易量达到1637.84亿笔,其中手机银行交易量达到1214.51亿笔,交易金额达到335.63万亿元,同比增长38.88%,全行业退出率达到89.77%。

长三角银行业如何向数字技术要效益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进一步刺激了社会对在线金融服务的需求。银监会发布了一系列文件,要求银行和保险机构积极推进网上业务,优化和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取得显著成效。然而,虽然银行业的退出率接近90%,但网上服务并不完善,如公司业务、私人银行业务、大额交易业务等。,而数字转型的发展仍然相对较大。

长三角银行业如何向数字技术要效益

“节点银行”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格式

在全球疫情依然严峻、世界经济下滑的情况下,长江三角洲的银行需要探索数字化转型。然而,数字转型面临着知易行难的困境。数据显示,与2018年10月相比,长三角地区四大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网点减少83家,城市商业银行网点增加93家。在分销方面,台州有17家新店,其次是宁波(13家)和上海(11家)。除常州、芜湖和池州的门店数量有所减少外,大多数城市的门店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长三角银行业如何向数字技术要效益

未来,长三角地区的银行应结合自身发展战略,规划、梳理和调整相关业务,同时实施积极的合作策略,通过api整合更加开放的外部场景策略,在实践中培养原有客户的数字金融习惯。比如,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加快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建立区域联盟与合作的生态系统,加强区域统筹,避免分散的资源投入。根据客户群体的服务偏好,加强数字化战略和策略选择,采用相应的服务模式和合适的产品,形成具有数字化需求的长三角社区服务空房。此外,在制定数字化战略目标时,鉴于资源有限、一线员工众多,实体网点迫切需要明确战略方向,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潜力,选择短板突破模式互补、同步创新的战略。

长三角银行业如何向数字技术要效益

“节点银行”的概念源于区块链社区的网络节点,区块链社区的金融服务基于“新基础设施”。总体而言,“节点银行”的“新”体现在三个方面:新技术、新模式和新领域。

首先,“节点银行”技术主要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通过api接口,它为外部加密通信和内部业务分发建立了一个服务模型。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其区域融资需求提供了重要载体

其次,为了加快长三角新技术产业的应用,支持区域创新应用和产业形式,扩大区域新供给,区域数字金融需要在长三角形成新的区域数字金融服务模式。

最后,“节点银行”以节点模式参与系统服务,传统银行转变为社区服务的“节点”,形成了新的服务模式。

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

基于对形势的科学认识,把握银行业的发展,为中国金融业做出前瞻性的战略选择,形成新的金融发展模式,长三角地区的数字金融可以更好地引领中国金融业走向服务数字社会发展的新境界。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新基础设施”促进新的发展。长三角地区银行业“新基础设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第一,由于技术研发投入高、失败风险高,需要长三角银行业的合作和试错机制。其次,“新基础设施”项目对民营金融科技企业的准入条件较高,难以参与。预计相关政策将给予私营金融技术企业平等的竞争机会。

2.加强“互联互通”的网络建设。就金融业的技术标准和融资需求而言,由于现代产业的连续、均衡和自动化生产特点,金融机构需要依靠数字审计和控制网络协调来互联现代产业的设计、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并需要金融机构的it和ot的持续集成。然而,不同机构的it和ot网络协议存在差异,因此长三角地区政府或金融行业协会有必要率先在长三角地区建立统一的银行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因此,长三角地区新银行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试错需要长三角地区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指导,如三省一市政府牵头组织金融产品和领先金融企业,打造长三角地区5g金融服务网络的应用场景。

长三角银行业如何向数字技术要效益

3.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在金融资本和金融人才培养方面,长三角地区银行业“新基础设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新的生态布局将对银行业自身资本保障、员工能力要求和人才梯队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抓住新一轮的“变道超车”机遇,人才建设尤为重要。对于长三角地区,一方面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人才,建立长三角地区银行业的创新型R&D机构;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银行业应收购全球优质金融科技企业,以加快长三角地区金融科技的赶超。此外,政府部门应重点弥补云技术、区块链网络软件研发、半导体设备等行业的不足。

长三角银行业如何向数字技术要效益

4.促进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在金融技术的研发中,金融数据中心服务属于金融业的高科技范畴。后流行时期,金融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将明显加快,金融业的技术门槛越来越高。因此,长三角地区对金融数据中心服务和通信网络技术的资金需求也将大幅增加——不仅迫切需要购买性能优异的主机、数据存储设备、视频监控和音视频传感设备等高价值软硬件设施,而且长三角地区银行业需要在R&D团队和网点营销方面不断加大对社区节点的培育和投资。因此,政府部门应在整体发展规划、精确定位、技术和资金来源、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财政政策支持和引导,如资本税等政策支持和人才支持服务。

长三角银行业如何向数字技术要效益

5.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银行服务模式。从银行形式的角度来看,银行服务模式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演变的。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公司的改革红利,培育一批凸显长三角地区银行服务场景的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弥补长三角地区金融科技和市场的不足,促进长三角地区金融科技的高质量发展,迎接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

长三角银行业如何向数字技术要效益

6.打造长三角地区健康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从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企业在此次疫情中的情况来看,长三角地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势头明显,在经济增长时期无法判断公司战略的优劣,但在疫情过后将逐渐为人所知。展望未来,应充分发挥专业银行在精准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优势,避免贪婪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同时,要创新银行服务的生态环境,特别是要提高科技人才的包容性和吸引力,以及信息和资本的聚集能力。因此,政府部门应支持银行业科技创新的环境建设,并考虑如何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盈利能力,以及如何打造供应链金融精准服务的新模式。

长三角银行业如何向数字技术要效益

(作者是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所访问学者)

标题:长三角银行业如何向数字技术要效益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6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