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0字,读完约4分钟
我不得不承认,美国股市“导火线”的影响仍然很大,很多人都忍不住去想。或许中国的资本市场可以成为一些避险基金的“诺亚方舟”。
这样思考没有错,而且在逻辑上是自洽的。金钱就像水,如果它不在这里,它一定在那里,而且总有一个地方可以去;纵观全球,中国的经济相当不错,无论是在增长还是稳定方面,它都有足够的吸引力,而且开放的力度,特别是金融市场,还在继续加大。根据这些优势,如果我们能够预测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基金的趋势,并提前做好准备,那总是有益无害的。
然而,中国资本市场能否成为避险基金的“诺亚方舟”,仍有一些前提条件。
首先要判断的是,美国市场是否已经成为一个危险的躲避地。仅仅根据股市暴跌一两次来做出“冒险”的判断是不够的。特别是股指还可能不时飙升1000点以上,这表明市场存在差异,仍有大量资金用于作战。如果我们考虑一下始于2009年并持续了11年的大牛市,并且没有做出任何像样的调整,那么将始于2月下旬的下跌视为相对全面的“蹲守行为”似乎不无道理。此外,据说美国的银行系统状况良好,简单的股市崩盘可能不会引起系统性的连锁反应。显然,这种下降不能简单地与2008年至2009年的下降相比。
此外,有人认为“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可能对美国经济增长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构成一定程度的挑战。这当然有道理。如果我们处理不当,这种流行病肯定会造成损失。然而,经过2009年h1n1流感疫情的跨年度洗礼,有6000多万人被感染,27万人住院,1.2万多人死亡,而自去年9月超级流感疫情的影响以来,“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的可能影响至少目前仍不明朗。至于刚刚爆发的“石油价格战”的影响,就更不确定了,能够形成的影响似乎并不更加悲观。综合起来看,似乎很难断定美国市场离这里不远,甚至不是一个“危险的地方”。
其次,需要判断中国资本市场能否成为避险基金的“诺亚方舟”。虽然没有“安全港”,也没有“安全港基金”,但有必要探讨一下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其是否具有“诺亚方舟”的功能。无论你是否有资格进入“诺亚方舟”,你都需要检查软指标和硬指标。就硬指标而言,中国资本市场的总量和资本容量仍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市场的开放性和基金的流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与“避险基金”的本能要求仍有差距,市场的韧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股票市场,无论是市场的规模、上市公司的质量,还是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都难以应对巨额资金。
就软指标而言,市场监管能力是核心指标。强有力、高效和受尊重的监督是确保“船”有正确航向和远离冰山的根本保证。一旦路线偏离,可以立即发现并及时纠正;同时,如果“船”受损或泄漏,它也能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及时修理和排水,以确保“船”的绝对安全;此外,我们必须有能力确保“船”上的绝对秩序。一方面,这种监督权威的建立有赖于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它需要有效率地进行,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它需要“无情”。
如果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市场的软能力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对股票市场的监管,不仅要继续加强其能力,而且要尽快提高其效率。没有这些进步,无论是“保险基金”还是其他基金,都很难将这样的市场视为“诺亚方舟”。3月12日,“獐子岛(002069)”真正实现了“三板”,这是市场的一个姿态和一个大胆的标志。
因此,从软、硬两个方面来看,中国市场仍远非合格的“诺亚方舟”。虽然进入这个市场的外部资本的规模和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可以预见一定程度的可持续性,但要真正成为一艘合格的“大船”,显然还需要做大量的艰苦工作。然而,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基础设施狂热者”,建造一艘“大船”应该不难。
标题:中国市场能否成为避险资金的“诺亚方舟”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7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