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0字,读完约4分钟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邓暠认为,新年的味道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创造的一种“仪式感”,这种“仪式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来形象化,它得到了中国文化的支持,这种文化几千年来从未中断过。在鼠年的春节,我们联手抗击疫情,这使得这一年的味道更加不同寻常。据说中国是一个大国,但它实际上是一个家。一年的味道不仅是家的味道,也是家的国情。
“除了鞭炮声,春风还温暖了屠苏。成千上万的家庭??天,总是把新桃子换成旧的。”以“百年节”为首的春节是中国的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从古代开始的拜年祭祀演变而来的。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许多人表达了这一年的味道正在消退的感觉。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造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新中国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我们不再像几十年前那样期待在新的一年“改善我们的生活”。许多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生产生活习俗和祭祀仪式正逐渐离开我们。也许,这些是许多人觉得一年的味道会褪色的重要原因。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突发性肺炎也让今年春节与以往有些不同。
一年的味道是什么?事实上,新年的味道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创造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来形象化,它得到了延续了几千年、从未中断过的中国文化的支持。当我们感受到新年的味道时,我们也在与我们的祖先进行跨越时间空.的历史对话
春节是一部经过岁月打磨的经典戏剧,也是一场汇聚社会时尚的文化展示。没有一成不变的旧习俗,不同时代的中国人有不同的旧趣味。正如本文开头引用的那首诗,北宋王安石的作品中,人们在农历新年燃放鞭炮,悬挂桃符。在唐朝以前,火药还没有发明,人们在春节期间“用真正的竹子取暖”,也就是字面上的“鞭炮”。到了明代,从官方到民间,纸春联已经普遍取代了木桃符号。因此,文化传承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时代在发展,一年的味道将永远持续。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春节”浪潮每年都及时提醒我们春节即将来临;除夕夜的年夜饭越来越丰富;“除夕看春晚”是许多家庭的“保留节目”;在互联网上,拜年、红包和收祝福逐渐成为近年来中国人的“新民俗”...
与其说新年的味道已经消退,不如说我们庆祝新年的方式已经改变。事实上,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春节这个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的文化价值和情感核心都不会改变。家庭纽带和文化纽带与许多主题联系在一起,如团圆与和平、告别旧年、迎接新年等,这正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追求的生活理想。
如果你有钱或没钱,回家过年。你爱的人在哪里,你的家就在哪里。不管你工作有多忙,也不管你有多远,春节都是无数流浪者回家分享家庭幸福的时刻。对家的爱早已深深印在中国文化基因中。新年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然而,在团聚的时刻,仍有许多人在努力工作。现代中国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这些人坚守岗位,即使是在春节期间。其中有医生、护士、士兵、警察、工程师、环卫工人...为了神圣的职责,他们暂时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遥寄相思。我们想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在鼠年的春节,我们联手抗击疫情,这使得这一年的味道更加不同寻常。据说中国是一个大国,但它实际上是一个家。一年的味道是一个国家的条件。
年复一年,我们在春节里感受着新年的味道,在我们的精神家园里积蓄力量。坚决打赢防疫和控制疫情的战斗,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实现第一个世纪的目标……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任务。放下文化的乡愁,带着家人的安慰,让我们重新出发,在新时代的征途上,继续坚定自信地追寻我们的梦想。(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邓暠)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供提交,原创评论和理论文章可发送至cepl#ce(#改为@)。详情请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文。
相关评论:年度口味,是什么?
“年味”不仅是物质的丰富,也是文化的丰富
标题:年味是春节“仪式感” 更是家国情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7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