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7字,读完约3分钟

去工业化是一个国家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表现,但拉丁美洲和其他国家过早的去工业化带来了增长停滞。大约在2011年,中国的工业份额开始下降。那么,如何理解中国的去工业化?它将如何影响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作者:钟,莫尼塔研究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财新智库常务董事

去工业化是一个国家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表现,但拉丁美洲和其他国家过早的去工业化带来了增长停滞。大约在2011年,中国的工业份额开始下降。那么,如何理解中国的去工业化?它将如何影响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一个国家去工业化的核心是劳动力在产业技术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基础上从工业向服务业转移,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工业产出份额的急剧下降。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主要是工业就业份额,而不是产出份额。这一过程是由消费结构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等因素引发的,并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较高水平时开始。相反,在股票竞争和工业市场全球化的压力下,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要素禀赋不匹配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的时候过早地开始去工业化。由于工业部门是一个国家增长的主要引擎,它不仅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捷径,还可能陷入破坏潜在增长率的陷阱。

钟正生:”过早去工业化“是捷径 还是陷阱?

在中国去工业化进程中,消费升级和技术升级不足,伴随着资本积累效率下降和产业升级缓慢的现象。首先,中国的去工业化进程被怀疑为过早:就总量特征而言,中国的工业就业份额和人均gdp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从驱动因素来看,消费结构升级、工业生产率提高加快等因素的支持力度略显不足,但我们可以看到政策的积极调整、劳动要素价格的变化以及对外贸易竞争的加剧。第二,中国可能“过早去工业化”的影响是什么?就增长而言,资本积累效率、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出口竞争力可能受到抑制,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就结构而言,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而民营经济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在就业方面,低技能劳动力受影响更大,这可能加剧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

钟正生:”过早去工业化“是捷径 还是陷阱?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适时的政策修正。扭转过早去工业化的趋势,充分发挥优势部门的潜力,提高整体生产效率,通过产业自主带动服务业,是一个国家实现产业升级和持续增长的“正确途径”。就业意愿下降和贸易环境恶化等内外挑战仍对去工业化构成巨大压力。然而,中国的政策已经开始强调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更好整合,平衡发展的方向是回归。如果“过早去工业化”继续得到纠正,它不仅将在短期内支持经济,而且还将在中期内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这是结构性供应方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除了代表中期方向的高端制造业外,具有必要消费属性、吸纳更多就业岗位的传统制造业也需要更多关注。

钟正生:”过早去工业化“是捷径 还是陷阱?

本文转载自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莫尼塔宏观研究》。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钟正生:”过早去工业化“是捷径 还是陷阱?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9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