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2字,读完约5分钟

多年来,勐海县聚焦发展目标和定位,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普洱茶全产业链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大力拓展勐海茶“走出去”,不断扩大普洱茶市场,提升美誉度和知名度,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采茶欢歌》 佐连江

勐海县通过对普洱茶产业发展、茶文旅融合发展、古茶树保护等为内容,拓展提升“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创建成果,推动“普洱茶现代产业示范县”创建,全县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新模式正在有力推进,着力实施惠农利民新举措施,全力让茶农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



《晒茶》 闫风亭

在勐海县的西定乡章朗村,古茶山林木森森、云雾笼罩,全村有古茶园3129亩,村子周边的森林中遍布着8000余棵古茶树。该村积极融入全州、全县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战略规划,围绕州、县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行区创建方案相关要求,聚焦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养”7个要素,按照“生态优、环境美、产业旺、茶农富、秩序好、集体经济活、组织强”7项目标,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章朗村成立村企勐海县章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行使资产经营管理权,采用“村集体+企业+村民”的形式合作管理后续旅游开发事宜,将就业、利益分红向村民倾斜,助推章朗村乡村振兴迈入新台阶。



布朗族妇女 (闫风亭 提供)

勐混镇的贺开村素有“古茶圣地,鱼米之乡”的美誉,全村连片古茶面积达16700余亩,有233万株树龄在300至1400年间的古树茶。近年来该村村民年均茶产业收入达3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万元。贺开村委会通过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古树茶保护纳入村规民约,明确要求茶农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主动邀请西双版纳州茶叶协会在村委会设立了普洱茶专家工作站,通过专家的专业指导,引导茶农采用生态科学的手段保护、采摘、养护古树茶,确保古树茶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村委会还采取“党组织+企业+茶农”的合作模式,探索“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发展道路。近年来,贺开村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了多家公司建设茶文化特色民宿和民族文化展示项目,成功带动了周边村民实现增收。今年,贺开村注册的勐海贺开古茶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与2家公司初步达成合作协议,有效盘活了闲置资产、土地等资源,建立了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壮大了特色产业,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双赢”。



匠庐酒店

勐宋乡三迈村是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有古茶树群落1000余亩。该村主动融入全乡“一核两线三区”的发展格局,谋划了古茶园挂牌保护、茶产品加工提质增效、茶产业培育、3A景区创建、人居环境改造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等项目,逐步完善餐饮区、儿童乐园区、产业制茶区、客栈民宿、停车场、旅游观光区等基础设施。通过核心点示范引领核心区建设,以点连线、以线扩面,以核心区整体效益提升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带动古茶山片区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康养等消费,以3A级景区标准打造南本老寨为七要素功能齐全的示范点,争取社会资本参与茶山村寨民宿、徒步、餐饮等投资,吸引游客前往南本老寨小组体验茶山风光,带动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努力推动形成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格局。



六大茶山贺开一号(西保四号树) 摄影:詹本林






南山隐民宿

布朗山乡老班章村有着中国普洱茶第一村的美誉,是全国各地爱茶人以茶会友、以茶论道的好地方。全村有130户居民,有茶园10000余亩,每年慕名到老班章的游客在10万人左右。班章村是布朗山乡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利用专债资金投入4152万元建设乡村振兴“两山”理论实践创新中心,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积极与龙头企业良性合作,致力于促进群众增收增益。今年,陈升公司将投入2000余万元,在老班章茶叶基地原有基础上建设多功能产区,进一步放大联农带农作用。“班章五寨”与今大福、戈二茶业、年迹(小罐茶)、信记号等龙头企业签订了春茶收购协议,避免了“产茶愁”“卖茶难”问题。班章村注册成立“勐海县班章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老班章小组成立“勐海县巴渣普玛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专业第三方”的合作模式走村集体发展新路子。还与行业公司进行合作,引入专业直播团队,选择合适试点农户,最好成绩单日销售额冲到抖音直播平台第二名。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刘炳金)




标题:勐海县:构建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cj/40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