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基建领域,输电塔架线作业常需使用绞磨机、钢丝绳等设备进行重物提升。然而,传统施工中缺乏对牵引力、风速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导致设备超负荷运转、钢丝绳断裂等安全隐患频发。一旦发生事故,重达数吨的电缆从高空坠落,后果不堪设想。正是基于这样的行业痛点,智慧电网队决定研发一套智能物联网关设备,通过物联网感知与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基建现场多元素数据的实时采集与监控。

中北大学的王晋越、王颢燃、刘云岩、朱勋宇、崔根帆、董金潞这六位同学共同提出研发一套可实时监测钢丝绳张力、风速等数据的智慧电网保障系统,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施工安全与效率。在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专业优势。王晋越和刘云岩负责测力装置的设计与开发,并成功实现了对钢丝绳张力的精准测量。王颢燃和崔根帆则专注于滑车同步传感器装置的研发,确保六组滑轮能够同时运转。朱勋宇同学则负责项目的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而董金潞同学则承担了智能物联网关的软件系统开发任务,通过配置各传感器预警阈值,实现了本地声光报警与远程数据传输功能。

作为系统的核心模块,智慧电网保障系统由四大技术单元协同构建。旁路式拉线测力装置采用三滑轮结构,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感应动滑轮垂直方向的压力,进而线性计算出整条钢丝绳的在线拉力。该装置不仅设计精巧,而且经过多次标定,测量精度高达±100kg以内。滑车同步传感器装置则通过安装在滑轮上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每个滑轮的运行情况,确保六组滑轮能够同步运转。高空风速测量装置则采用三杯式风速传感器,通过Lora协议将风速数据传输至智能物联网关。智能物联网关作为系统的中枢,负责数据的采集、处理与传输,通过配置预警阈值,实现本地声光报警与远程数据传输功能。

目前,智慧电网保障系统已经过初步试验,成为电力基建领域的“安全防护盾”。系统通过实时监测钢丝绳张力与高空风速,一旦数据超限即刻触发声光报警,助力施工方规避超负荷风险,事故发生率锐减90%;施工人员凭借手持终端或网页平台,可实时调取数据并快速响应,决策效率提升至“2秒级”。另外,由于系统会通过减少设备损耗与事故维修成本,电网企业将每年节约开支超百万元。实验数据印证其硬核实力——5吨拉力范围内测量误差仅0.3%,Lora通信稳定性高达99.8%,堪称精准与可靠的“双料标杆”。未来,团队将延伸技术边界,计划融合PLC自动控制与视频监控模块,构建覆盖“感知-决策-执行”全链的智慧施工生态,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从课堂理论到工程实践,从实验室调试到电网现场应用,智慧电网保障系统展现了高校创新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这支跨学科团队用技术守护安全,以实干回应时代,为电力基建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全新范例。


标题:科技领航电网安全,创新守护电力命脉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cj/44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