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4字,读完约4分钟
自今年1月启动这轮市场以来,有关场外融资的传言已经出现。尽管媒体对此进行了曝光,经纪人也采取了措施加以防范,监管当局也多次予以打击,但问题似乎并没有完全解决。特别是在互联网上,非法的场外融资广告随处可见,一些投资者对这种非正式的、高风险的融资行为相当热衷。
应该说,有关方面已经非常清楚非外汇基金拨款的危害。由于杠杆率高,资本使用者的投资偏好得不到评估,他们的实际承受能力也得不到考虑,客观上就像是一场用刀子舔血的游戏,对出资者和资本使用者都有很大的风险。根据最新报道,一些所谓的融资公司仍然违反与资金使用者的协议,擅自违反协议,占用存款,甚至带钱逃跑,给资金使用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些情况的出现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而且人为地放大了股票市场运行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人们仍然记得2015年股市的异常波动及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然而,尽管监管机构一再提出要求,过去也有惨痛的教训,但为什么场外融资仍顽固存在?
我们不妨从多个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当股市大幅上涨时,总会有一些投资者出于各种原因,希望利用杠杆作用,增加投资,获得尽可能多的收入。由于部分券商不符合参与合法融资融券的条件,或者其投资目标超出融资融券的范围,且其所需的杠杆率券商无法满足,导致对场外资金配置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基于投机和贪婪的需求很难得到根本抑制。就像民间高利贷一样,多年来要完全消除它总是困难的。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的融资融券系统为金融资产超过50万元的投资者服务,占投资者总数不到3%,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投资者被排除在杠杆交易行列之外。要保护投资者利益,严格控制市场风险,维护市场稳定。然而,一个问题出现了。当一些投资者想参与杠杆交易但没有正式渠道时,他们会如何选择?显然,如果有需求,就会有供应。场外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这些人的需求。如今,一些场外融资的门槛实际上已经降到了100元,杠杆率可以达到10倍。尽管这种不可思议的融资“服务”在任何情况下都更像是一个陷阱,但它显然对一些几乎没有自有资金但投机性很强的人很有吸引力。毫无疑问,要从根本上解决场外资金配置问题,除了加强制度建设和开展风险教育外,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效而有限地满足这些投资者的杠杆交易需求也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过去,分级基金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一定作用,但现在基本上不存在了。
上面提到了制度建设的问题。应该说,要防止场外集资的源头,确实需要一个完整而严格的监管制度。2015年,场外接入系统被关闭,这使得流行的场外筹资模式难以实施。几年过去了,现在场外融资出现了新的花样,比如直接贷款账户,这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是,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仍然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和投资者行为分析来识别是否存在场外集资行为,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监管。需要注意的是,有关部门在这些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安排,但是在解决存在的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样一来,一方面是市场有需求,另一方面是空有经营空间,所以场外集资不可避免地会不时兴风作浪,即使受到重罚,也会一有机会就复活。如果这种情况蔓延,后果确实非常严重。
场外融资就像一个幽灵,经常在股票市场徘徊,给投资者带来麻烦,影响市场的稳定。应该指出的是,场外融资问题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而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形成和长期存在的内外部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特别是引导相关需求的合理部分,不断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同时,从技术上讲,场外集资行为被有效地阻断了,这样场外集资的运作就可以大大减少空.
(作者:沈万红源(000166,诊断学)证券)
标题:桂浩明:为什么场外配资屡禁不绝?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0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