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3字,读完约4分钟
刺激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复苏,保持资本市场适度活跃,保持汇率稳定,仍将是后续政策调控的重点。
付子恒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与去年第四季度持平,高于6.3%的市场预期。pmi和cpi等月度指标显示出逐月改善的势头。有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繁荣正显示出初步的稳定势头,市场预期正在改善。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9年第一季度例会在月中召开,对经济做出了较为乐观的前景判断,可以作为观察经济形势演变和政策调整变化的窗口。
这种判断形成了鲜明对比:市场仍记得,在2018年底央行召开季度例会后,“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复杂”,宏观经济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宏观调控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反周期调整”等严厉字眼。对于继续下滑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数据,它明确指出中国经济正面临陷入停滞的风险。会议转而认为,中国经济“整体健康发展”,经济增长“保持弹性”,增长势头“加速转型”,金融市场预期改善,结构调整发生“积极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高,向市场发布了明显不同的信息,反映出决策层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发生了很大变化。
总的来说,在现阶段,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仍体现在繁荣周期仍处于底部阶段,市场主体的投资和消费意愿仍需进一步恢复,内生和自发的新增长势头仍需培育。然而,最严峻的经济停滞局面已经大大缓解。在外部形势方面,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表现为地缘政治博弈动荡,大国与大国组织间的贸易争端尚未消除,发达经济体的繁荣正面临边际收缩(世界银行刚刚下调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指数,提升了中国经济)。然而,与去年底“面临更严峻考验”的形势相比,围绕中美贸易争端、美联储加息及预期压力等问题,外部环境总体上朝着略有缓和的方向发展。
内外形势的演变为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后续演变奠定了基础。笔者认为,当前的政策调整可以从“防止停滞”适度转变为“促进复苏”。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对第二季度宏观经济政策基调做出如下判断展望:
首先,反周期调整的政策方向不应该改变,但在相机的选择上要做更多的微调。在这一点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例会已经做出了明确的声明。央行指出,宏观调控需要继续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边际变化,保持战略实力,坚持反周期调整,进一步加强货币、财政等政策协调,适时预调微调,注重在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防范风险。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是紧缩和适度的,货币应该供给总门,而不是“洪水”。这些公告将成为第二季度货币政策的基调。
第一季度,社会融资大幅扩张。货币是否过于宽松,并面临某些反向微调?市场上有不同的解释。作者认为,适度宽松的政策基调不应该逆转,微调应该只针对市场预期的不切实际的过度表现。央行的灵活性、相机监管和市场预期之间的博弈是一个动态过程。当市场过于乐观或悲观时,就会启动逆向调控,使市场保持一个舒适的均衡状态(经济增长可以适度反弹,而价格水平不能过度上升,就业水平可以视为一个理想的均衡状态)。
刺激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繁荣复苏,保持资本市场适度活跃,保持汇率稳定,仍将是后续政策调控的重点。央行提出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之间的“三角良性循环”。其中,稳定市场预期、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持系统性金融风险仍然是政策坚持的底线。就资本市场而言,在新的一年政策刺激a股市场后,在政策稳步增长和复苏的努力下,后续推力需要逐步从“分母力”阶段转移到“分子力”阶段,才能走出去。持续健康的牛市;毕竟,不断改善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基本面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作者是华信证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
标题:傅子恒:经济企稳 政策由“防失速”到“促复苏”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0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