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7字,读完约3分钟

对金融机构而言,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承担起整顿混乱、建设合规的主要责任。就监管部门而言,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治理规划,加强制度引导,防止出现“回头看”的现象。

保险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中国保监会近日发布了《关于开展“巩固控乱成果、推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对银行、保险等八类金融机构的市场混乱整治工作进行了“回顾”。

2017年和2018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连续两年开展整顿银保市场秩序工作,在维护市场秩序、遏制银保机构野蛮扩张、纠正资金脱离实际问题、促进银保机构回归原点、突出主业、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然而,银行业和保险业市场混乱的原因是复杂的,特别是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复杂而严峻。银行业和保险业仍处于风险频发期,一些重点领域的重点机构风险和顽疾依然存在。

目前,银监会前期的整改工作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总体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问题整改不到位。比如,传统存贷款和票据业务的违法行为比较突出,存在重复查处和重复犯罪的现象。

第二,政策执行不到位。例如,在资本投资方面,一些资金违反宏观政策要求,不流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而是流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流向“两高一盈”行业,干扰货币信贷政策的有效传导;

有些层次是嵌套的,这延长了融资链,推高了融资成本,增加了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的难度。

第三,监管要求落实不到位。同行业监管套利手段不断创新、违规掩盖或处置不良资产、误导保险销售和理赔难、中小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案件防控压力和操作风险不容低估。

为此,通知提出了2019年整改工作的三大目标、四项原则和四项具体任务,明确了各机构整改工作的重点。其中,银行机构主要包括股权和公司治理、宏观政策执行、信贷管理、影子银行和跨金融业务风险以及关键风险处置。

在《2018年银行业市场混乱整治要点》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例如,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没有合理设定,尽职豁免和容错纠错机制没有落实。私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扶贫贷款服务目标不够准确,对发放扶贫贷款增加了附加条件;

手动调整贷款逾期天数,避免逾期贷款的要求;结构性存款通过“虚假结构”变相高利率存储,同业拆借资金的存管不规范,新资产管理规定过渡期整改计划未严格执行。

所有这些都表明了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市场混乱的“零容忍”态度。但是,笔者认为,整改工作“回头看”取得满意效果的关键在于政策和制度的落实。

其中,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承担起整顿混乱、建设合规的主要责任。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分工明确,实行分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加强内部协调,确保职责、措施和落实到位。

就监管部门而言,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治理规划,加强制度引导,防止出现“回头看”的现象。

金融机构市场混乱的治理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回头看”,狠抓落实,内部严格自查与外部强力监管相结合,才能巩固混沌治理成果,进一步防控金融风险。

标题:李凤文:银保监会着手整治融资乱象 房价上涨将得遏制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0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