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7字,读完约4分钟
投资要素
首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从多方面展示了未来城镇化格局和政策方向。
二是继续深化户籍改革,进一步明确大中城市落户条件。特大城市已经从强调严格控制人口规模转变为强调“大大增加居住规模”。
第三,推进城市群建设,培育都市圈。中小城市应该改变增量规划思维。
第四,以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城市布局,“加强交通网络支撑”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在地方激励机制上,深化“人、地、钱”的配套政策。
六是在推进多元化融资的同时,全面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打造“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运营实体”。
报告摘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从多个方面展示了未来城镇化的格局和政策方向。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关于文件的主要精神,我们简单地提出几点建议。
继续加大户籍改革力度,特大城市已将重点从严格控制人口规模转向“大幅增加居住面积”。2016年,国务院《关于促进1亿城市外来人口定居的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强调,“除少数特大城市外,应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定居条件。”2018年,国务院发布《全国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全面放开小城镇建设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建设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建设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大中城市的定居条件(市区常住人口100万至300万的二类大城市应完全取消定居限制;拥有300-500万常住人口的I型大城市应全面放开和放宽定居条件。关于特大城市,该文件强调,“特大城市应调整和改善各点的定居政策,并大幅度增加定居规模。”根据《2017年统计年鉴》,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常住人口总数为5842万,而登记人口仅占56%。
推进城市群建设,培育都市圈。中小城市应该改变增量规划思维。文件强调“深化城市群发展”和“培育和发展现代都市圈”。中小城市发展强调“分类与政策”,城市圈和潜在中小城市应提高产业支撑能力;缩小的中小城市应改变惯性增量规划思维,严格控制增量和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市集中。
就产业结构而言,大城市从事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小城市利用要素低成本进行制造。文件指出,引导大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形成以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中小城市要打好制造业基础,充分发挥低要素成本优势,增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以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城市布局,“加强交通网络支撑”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的推进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配合。文件强调:加强交通网络支撑,建设以轨道交通和公路为骨架的多层次快速交通网络,加强中小城市与交通干线和交通枢纽城市的联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公共资源配置,同时优化大城市公共资源布局,适度增加中小城市公共资源供给。
在地方激励机制上,深化“人、地、钱”的配套政策。文件指出,要“深化人地钱挂钩等配套政策”。这一政策实际上是对2016年《纲要》相关政策思路的深化和完善,即对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市,在财政转移支付、财政建设资金对基础设施投资的补贴、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规模等方面。倾斜(探索农村贫困人口在原居住地城镇落户的建设用地指标作为投入场所,落实中央基础设施投资安排,倾斜吸纳更多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政策,完善财政建设资金吸纳更多贫困人口的城市基础。
在推进多元化融资的同时,全面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打造“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运营主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融资。文件指出,在坚决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加的前提下,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应引导发展政策金融机构增加支持;第二,鼓励商业金融机构适度扩大信贷供应;第三,引导保险基金发挥长期投资优势;第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项目融资债券;第五,支持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住房租赁金融产品;第六,应建立吸引私人投资的项目库,并向私人资本介绍。关于地方融资平台,文件强调要“全面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运营实体。”
核心假设风险:经济下行压力超出预期;外部环境的变化超出了预期
标题:盛旭:解读发改委《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1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