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6字,读完约3分钟
目前,已有不少科技板块公司在交易所上市,并获得证监会批准注册,其中有几家已进入发行流程。从询价等情况来看,整体发行价并不低,市盈率基本符合二级市场,有些还超过二级市场。因此,一些投资者开始担心当年出现的“三高”现象是否会卷土重来。
“三高”现象给市场带来压力
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股票发行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全流通模式。在确定股票价格时,规定了两种询价方式,一种涉及投资者,另一种涉及现金购买和市场配售。现在,与过去相比,这次改革明显提高了市场化程度。其具体表现之一是发行价格上涨,发行风险也出现了。在二级市场上,高发行价引发了“破发”现象。市场的突破率一度超过30%。因此,在舆论圈里有一个“三高”的说法,即高市盈率、高股价和高超额筹资。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这种情况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以至于监管部门暂停发行新股,并开始研究新的发行计划。从那以后,就有了一个基于23倍市盈率的定价模型,除了科学和技术委员会之外,它仍然在其他委员会实施。
诚然,从目前的角度看“三高”现象,我们应该承认它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在一级市场对新股需求巨大的情况下,新股的定价必然会上升。但与此同时,如果二级市场不够繁荣,IPO的市盈率远远高于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破发将成为常态。这里首先反映的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平衡。当然,更为深入的是,一级市场询价制度的不完善和两级市场投资群体的一定程度的分化也是导致“三高”现象恶化的重要内在因素。另一方面,仅仅从突破新股的角度来看,这也表明市场规则正在发挥作用。
警惕“三高”
现在,科委已经放弃了新股发行中23倍市盈率的潜在基准价,允许更多的机构投资者以市场化的方式参与定价。这样做的客观效果是,在科技板公司仍然供不应求、市场预期高企的背景下,发行市盈率必然会普遍上升。考虑到科技股新股上市前五个交易日没有价格限制,且流动性预期好于主板,上市后由于流动性溢价,股价很可能会大幅上涨。因此,可能会出现“两个高点”,即高市盈率和高股价。当然,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不是不可能有高的破碎率。看来,科技股的“三高”风险是应该防范的。
应该说,监管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询价阶段的高价格盲目报价,包括剔除最高10%的价格,从配售对象中随机抽取10%的股票锁定半年等。而上市后股价的异常波动还包括熔断、发出交易警告甚至暂停投机账户操作等措施。但问题是,这些措施是否足够?需要注意的是,脱离企业实际和市场条件的“三高”现象,是一种高投机,对市场具有破坏性。事实上,防止“三高”的出现,应对“三高”的泛滥,是目前科技板块面临的一大挑战。在这里,制度的不断完善,努力提高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报价能力,抑制二级市场的盲目投机,都是有关方面必须研究的问题。
当然,提高科技板块上市公司的质量,挖掘成长性好的企业,通过提高企业绩效来降低市盈率,并使高价格有现实支撑是根本措施。同时,有必要在查询系统中设计更有效的约束安排。从某种意义上说,化解“三高”风险对科技板块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沈万红源(000166,诊断学)证券)
标题:桂浩明:化解“三高”是对科创板的重大考验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2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