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8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一些科技股新股在首次公开发行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募集资金的现象。如何使用超额募集的资金是对科层板企业的一次考验。如果科技板块上市公司能够合理使用超募资金,很可能会为上市公司创造超额利润;当然,如果投资过于激进,可能会给上市公司带来一些操作风险;最常见的一种是购买金融产品,虽然有一些争议,但安全边际更高。

超募对科创板企业是一种考验

科技股新股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只有那些没有资格购买的,以及那些不想购买的。投资者追求和市场化定价发行的最直接结果是发行价格高于上市公司的预期,因此存在大量的超额募集资金。

在本专栏中,我们研究了一些科技板块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发现高定价通常是预算的一部分。例如,募集资金投入15亿元,根据预计的发行价格和发行数量,一般为8-10亿元,但最终募集资金可能达到20-25亿元,所以从所需资金中可以留出很大一部分资金,这笔钱的运作方式其实很有学问。

过去,创业板市场曾出现过新股过度募集的现象。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大多数公司用这笔钱购买存单和理财产品,几年后,他们真的找不到任何合适的投资。最后,他们直接补充营运资金。本专栏总结说,这是第一种治疗方法: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你会带着利息,在你缺钱的时候用它。

这个方法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差的。尽管它对过度筹集的资金持负面态度,但这些资金是安全的,不会遭受任何损失,这是件好事。

第二种方式更激进,但相应的风险也不小,那就是积极投资。这种公司已经筹集了过多的资金,总是想找点事情做,比如大规模收购其他公司。从表面上看,资金的使用似乎很有效率,但同时,这种激进的投资也是一把双刃剑。做正确的事是神话的事,但做错事是个笑话。

特别是,使用过度筹集的资金进行高溢价的跨境并购风险更大。如果收购目标的业绩没有达到预期,就会导致商誉的爆炸式增长。这些投资不仅会遭受巨大损失,而且有些甚至拖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财务报表非常难看。本专栏认为这种激进的投资是不可取的。

公司也有少数大股东在看到超额募集资金时是“贪婪”的,比如将营业利润用于现金分红,然后将超额募集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这样一来,大股东肯定会获得很大份额,其他投资者也可以分享一部分股息。然而,本专栏坚决反对这种做法,因为这种过度筹资更像是大股东的专属福利。此外,如果出现通过高价收购大股东资产强行占用上市公司超额募集资金或大股东非法占用资金的情况,监管部门必须出面严惩,维护投资者权益。

超募对科创板企业是一种考验

本专栏认为上市公司处置超额募集资金没有统一的标准。降低财务费用、扩大市场份额、技术改造和收购上下游企业都是可行的选择。只要超额募集的资金能够发挥自身价值,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都是值得鼓励的。

由于未来上市公司预测其发行价将更接近真实水平,超额募集资金将逐渐缩水。毕竟,发行人和投资者的预期将会越来越一致,过度募集的资金将不会长期出现在科技板块。

标题:超募对科创板企业是一种考验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