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6字,读完约4分钟
“就政策制定而言,虽然我们不能谈论经济放缓,但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防止经济停滞,并将经济保持在合理的增长范围内。”
即将到来的2020年是一个象征性的时代。“十三五”计划于今年结束,到那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会落空,人们对民生的期望异常之高。为此,学术界对gdp是否保证为6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同时决策层也十分重视,这从最近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定增长”是“六个稳定”的重中之重可以看出。
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表现出季度增长略有下降的趋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第一季度的6.4%放缓至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6.2%和6%。受此影响,年经济增长率可能为6.1%。虽然今年“6”可以成功保证,但2020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明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5.7%至5.9%。由此可见,民生第一要务是“六大突破”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真正实现。
根据“十三五”规划,全面小康社会包含两大经济需求,即在2010年翻一番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翻一番。相比之下,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1.21万亿元,2018年为91.93万亿元。不难看出,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实际上已经提前实现;按人均国民收入计算,2010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折合美元为4260美元,2018年增至9732美元,提前实现了小康目标。
然而,下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无论是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还是外贸出口,都很难像以前那样形成适应经济扩张的强劲需求。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正以每年至少200万人的速度减少,可利用的技术因素也在减少,资源和环境容量正达到一个临界点,因此潜在增长率不会很高。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收入能继续增长吗?
根据设定的目标,到2050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将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即世界银行设定的人均收入13000美元的标准。在经济放缓的前提下,不难想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滑至4%-5%的悲观区间,它也将推动国民收入的增长。例如,在过去的10年里,尽管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最初的近10%下降到目前的6%,但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仍实现了8.21%的年均增长率。此外,要衡量增长放缓是否影响国民收入,我们不应该只看人民收入的绝对减少。如果国民收入的增长率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长率,那么它也明显高于通货膨胀率,并且没有受到通货膨胀的严重侵蚀,即使国民收入减少,这也应该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这种经济增长应该是有效的。
与居民收入密切相关的第三大民生话题是经济放缓是否会影响人们的就业。尽管gdp放缓肯定会分阶段抑制就业需求,但两者之间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从横向来看,2019年前三个季度,美国经济显示出边际衰退趋势。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约为2.2%,比往年低0.7个百分点,但美国的失业率在过去60年中创下新低;同样,日本经济在2019年前三个季度仅为0.9%,年国内生产总值也没有超过1%,但失业率降至26年来的新低。纵向来看,虽然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度下降,但前11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279万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16.3%。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在刺激就业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数据显示,中国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只有59.7%,而美国和日本的比例分别高达70%和80%。相比之下,中国的服务业仍有相当大的增长,空.
综上所述,在民生主要指标保持稳定和改善的前提下,即使经济增长出现阶段性或持续性放缓,也并不可怕。从国际经验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都会有一个下行过程和一个合理的回报区间。然而,我们不能把经济放缓视为绝对的经济规律,也不能让它自由落体。否则,过快的放缓将冲击和削弱市场主体的预期和信心,导致投资和消费减少,降低全社会的总需求,这将反过来打击经济增长的基础,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政策制定上,虽然我们不能在经济放缓面前掉以轻心,但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防止经济停滞,保持经济在合理的增长范围内。
标题:张锐:经济增长是否“保6”下的民生焦虑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3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