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7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审时度势,认为中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势头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迫切需要把经济平稳地推向高质量的发展轨道,无论是满足人民的需求,还是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经济和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应该同频共鸣。因为,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中,如果经济走得快,金融走得慢,实体经济可能得不到足够强的金融支持,经济创新活动也可能缺乏同步的金融创新支持;如果金融比经济走得快,金融业务的过度发展可能会滋生泡沫,酝酿风险。因此,在改造升级过程中实现“同频谐振”是最合适的。
金融业如何才能跟上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从主要监管部门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信号来看,我们将从改革与政策、产品与服务、风险控制与监管三个方面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在改革和政策方面,当前,金融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护航。中国人民银行在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强调,要做好明年的金融工作,必须坚持稳健、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稳重自然是基调,不会轻易改变。可操作的空是“灵活和温和的”。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货币政策应具有前瞻性,注重预调整和微调,通过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降低民营小微企业的社会融资成本,为金融活动创造更适宜的政策环境。这是“灵活和适度”的正确含义。同时,金融供给方深化结构改革的主线不能改变,金融体系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大方向不适应,改革的具体立足点和力度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和集中。例如,今年以来,中小银行发展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将着力深化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充实中小银行资本。又如,目前,金融科技创新正在蓬勃发展。当“改良品种”广泛生长时,一些“坏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因此,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明年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加强对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同时,要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推进信托、理财、养老保险等行业转型发展,引导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回归;我们应该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上述完善现代金融体系的框架措施应该是一项长期的改革,在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中必须坚持。简言之,为了实现高质量的金融发展,有必要找到政策改革和调整的正确起点。
在产品和服务方面,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应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特别是“三农”、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的需求。因此,要实现金融服务创新与实体经济升级的“共振”,必须改善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服务,优化信贷供给结构,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重,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调动金融资源帮助扶贫、养老、医疗、医疗等金融服务薄弱环节,支持消费升级和改善民生。资本市场的服务也至关重要。创新债券市场的产品工具,增加期货期权产品的供给,通过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构建创新资本形成机制,使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等关键环节得到资本市场的充分支持。
在风险控制和监管方面,高质量金融发展的底线当然是避免系统性风险,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在这方面,制度建设更为关键和深远,这是防止金融风险深化的关键所在。明年及以后,我们应该在更好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内,弥补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控股公司和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等监管体系的缺陷,推动中小银行改革,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可以对影子银行、网上贷款、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股权基金等关键领域和高风险点进行“增量风险控制”。,以实现对风险点的全面覆盖和对高风险的“重点关注”。
发展方式和增长势头的转变离不开金融体系的优化升级。我们应该推进改革,实施适当的政策,使经济和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同频共鸣”。
标题: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应“同频共振”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3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