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8字,读完约3分钟
□为了避免因亏损而退市,一些上市公司千方百计游说地方政府给予补贴。负面影响远远大于积极意义
□突击财政补贴不仅事前缺乏公开的决策程序,事后也缺乏社会监督,容易成为违法违纪的温床
年底和年初,a股市场上的亏损公司开始辗转反侧寻求“空壳保护”,而依靠政府的巨额补贴是它们在资本市场上“继续生存”的重大举措之一。
连续两年亏损、去年前三季度亏损3.85亿元的圣中融宣布从宁夏地方政府补贴中获得6.45亿元,并签署了总额为1.12亿元的债务免除协议;*去年前三季度亏损190.17万元人民币的圣石宝也表示获得了1500万元人民币的政府补贴。两家公司都表示,上述补贴将对2017年度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政府补贴企业并非不可能。一些企业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职能,如一些大型煤炭、电力、石油运输企业,其产品和服务价格受到宏观调控,存在政策损失,政府补贴是可以原谅的;又如,由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政府对政策支持的行业和公司给予一些补贴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为了避免因亏损而退市,一些上市公司游说地方政府给予补贴是有争议的,其负面影响远远大于其积极意义。
首先,它破坏了公平竞争原则,降低了市场效率。如果一些公司做得很好,表现也很好,他们应该有更大的空空间来分配各种市场因素,产生更多的结果。然而,补贴长期亏损的企业“重生”,不仅使一些市场因素难以配置,落后产能难以清理,不利于供应方结构改革的深化,而且扭曲了市场价格,使优秀企业的成本和技术优势难以彰显,而劣势企业不被淘汰则难以取胜。
其次,它干扰了资本市场秩序。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促进资本流向高效率的行业和公司,优化资本配置。由于巨额财政补贴的存在,a股市场上总会出现一些不死僵尸公司,它们占据了上市公司的资源,却没有为实体经济贡献更多的利益。一些基金孤注一掷,认为这些公司可以通过重组实现扭亏为盈,造成了“炒壳”的负面现象。
此外,它影响上市公司的积极性和独立性。由于巨额的财政补贴,一些上市公司没有动力去改善他们的经营业绩。当然,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补贴不是免费的。未来,当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缺乏资金和担保时,上市公司自然要“互相偿还”,其经营独立性必然受到影响。
更重要的是,这种意外的财政补贴不仅缺乏事前公开的决策程序,而且缺乏事后的社会监督,容易成为违法违纪的温床。近年来,审计署在审计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情况时发现的问题可谓触目惊心。而且,在处理巨额政府补贴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内幕信息。一旦被一些资本掠夺者使用,对a股市场的散户投资者就不公平了。
必须系上铃铛才能解开铃铛。遏制亏损企业的突然“补充”,关键在于监督和规范地方财政资金的使用。必须有一个公开透明的系统和程序来解释为什么要弥补,要弥补哪些公司,要弥补多少;对于补贴资金的去向和使用,也应有账目和说明。证券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弥补持续亏损”行为的监管。对于那些主营业务遭受长期亏损的公司,它们应该退出市场。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促进金融资源更有效配置。(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梁瑞)
标题:亏损上市公司突击“进补”有碍公平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4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