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8字,读完约5分钟
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应该利用好保险来应对风险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周
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长期、广泛、多层次的经贸合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企业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尤其要注意加强战略实施层面的分析,有效规避风险。
具体来说,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政治风险,“一带一路”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企业可能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和其他风险交织在一起;第二,经济风险主要受内外部投资环境和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一些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自身国际管理能力的缺乏;第三是法律风险。沿着“一带一路”有许多国家,它们的法律制度是不同的。如何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的法治环境对企业来说不是一个小挑战;第四,违约风险。“一带一路”项目一般投资大、资金回收期长、融资结构复杂、海外买家破产或违约、汇率限制、利率和汇率等。这将导致企业面临回收资金和安全收汇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利用保险是一个有效的方案。保险业在“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合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风险保护、融资和加强出口信贷方面。其中,风险保护可细分为人身安全风险保护、财产安全风险保护、责任法律风险保护等。当企业“走出去”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可能面临的风险,还要充分利用保险来应对风险。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硬连接”,也需要“软连接”
赵磊,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硬连通”和“软连通”;它需要战略对接、规划对接、项目对接,也需要智能对接、舆论对接和行动对接;要创造各种项目的优秀案例,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过去,当人们提到投资量大的“一带一路”项目时,首先想到的是沉重的资产,这给国际社会的印象是“一带一路”项目是投资数十亿、数百亿美元的大项目。事实上,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软连接”项目,它可以起到粘合剂、润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软联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构建“一带一路”有两个关键语境,一个是商业语境,另一个是文化语境。只有通过激活上下文,才能持续打开业务上下文。目前,许多“走出去”企业发现,有些项目无法消化,不是因为硬实力存在问题,而是因为软实力存在“缺陷”。未来,“一带一路”工程的人文性必须加强。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企业不仅要“走出去”、“走进去”,还要“上去”。当企业在标准和资质上发挥实力时,就会有“走出去”和“走进去”的机会。但我们能否“上去”,取决于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能否在国际社会中形成共鸣效应。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将有更好的发展基础。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评价体系,对“一带一路”项目进行动态、系统的评价,既要评价硬实力,又要评价软实力。还可以具体分析项目处于哪个阶段,哪些方面需要补充,从而对“一带一路”的“硬连通”和“软连通”的总体情况形成科学判断,更好地把握发展方向。
增强项目吸引力,帮助建设“一带一路”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土地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石玉龙
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带一路”倡议满足了全球经济迫切寻求新的增长动力的需要,也满足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的需要。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经济合作倡议。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几年里,“一带一路”的建设出现了一些非常有吸引力的项目。其中,有两种类型的项目非常受关注。
首先是公园项目,这是沿线许多国家最受欢迎的项目。许多国家认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从单个企业发展到整个园区的整体发展,对区域和国家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
二是中欧班列项目,2017年取得重大进展。2017年,中国和欧洲共有3000列火车,相当于前三年的总和。截至2017年底,中国和欧洲共有6000多列火车。更重要的是,去年中欧银行解决了长期制约自身发展的“退货”问题。去年,郑新鸥、长安、韩新鸥、余新鸥等列车的返程货物满载率超过90%,货物质量和附加值明显提高。
随着各种项目对沿线国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影响也在扩大,一些主要国家和经济体加深了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解,增加了投资。在实践中,应更加重视“明星项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以增强项目吸引力,帮助“一带一路”建设。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以上观点均由孙昌岳在《一带一路早期项目动态评估报告》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上整理整理)
标题:企业“走出去”应善用保险应对风险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4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