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75字,读完约1分钟

日前,仍被羁押的福临亲自与清华大学签署了《劳动合同延期协议》,合同期限至2019年1月31日。福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节能减排领域的技术带头人。

点评:2016年3月17日,因举报,海淀区检察院反贪局对林采取刑事拘留措施;4月1日,他被正式逮捕。罪名是:贪污造成科研经费损失220多万元,挪用公款439万元。然而,据该校内部人士称,此次事件引发的争议在于,在科研成果商业化转化过程中,研究者的“双重身份”没有得到明确界定。事实上,我国高校科研人员普遍面临以下问题:在项目前期,科研经费的分配和使用标准与实际需要存在差距,商业机构引入“资金支持”容易导致对部分经费“质量”的质疑。这个问题由来已久。然而,随着近年来科研成果的“腐败”和商品化案件的增多,这一矛盾逐渐暴露甚至加剧。清华大学与仍被羁押的福临的合同非同寻常地续签,反映了高校对学术人才的尊重和热爱。但更重要的是,福临问题不是一个恰当的例子。科研经费体制的不合理和不明确的界定,不仅可能导致上述“人才入狱”的问题,而且也使许多人趋利避害的问题难以避免。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不仅要期望每个人都以福临这样的关键技术人才来寻求对机构的理解,还要系统地创新研究资助体系,明确研究开发过程中的资金来源和责任,以及学术带头人、学术机构、投资机构等主体在成果转化中的权利和责任。

标题:科研经费制度待革新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