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57字,读完约8分钟

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平稳启动,呈现六大亮点。

首先,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相对稳定,摆脱了快速下降期。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自2017年以来的稳定趋势。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8%,比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与去年下半年持平,保持在6.7%-6.9%的中高速区间。与此同时,由于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保持在3.2%的高水平,第一季度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2%,连续五个季度超过10%。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稳步变化表明,虽然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转变期尚未结束,但已经从“快速下降的低迷期”转变为“平稳放缓的调整期”,速度转变的动力也从“趋势力”和“周期力”的叠加转变为“政策退出”和“趋势力”的叠加。

刘晓光:中国经济总体向好 双重约束下短期承压

第二,投资的内生力量增强,政策因素减弱。2018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有两个亮点。首先,私人投资等市场增长势头增强,而基础设施投资等政策因素减弱。固定资产私人投资增速达到8.9%,比去年提高2.9个百分点。同时,房地产投资增速达到10.4%,比去年提高3.4个百分点。私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都已经稳定下来,这表明投资下行压力在短期内会大大降低。其次,排除价格因素,实际投资增长率由负转正。2017年第四季度,固定资产实际投资下降1.0%,私人实际投资下降1.3%,房地产投资下降3.4%。这种情况在2018年第一季度出现逆转,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9%,实际私人投资增长2.3%,实际房地产投资增长3.7%。

刘晓光:中国经济总体向好 双重约束下短期承压

第三,价格信号稳定,四大缺口缩小。2018年初,在延续去年基本走势的基础上,中国价格运行呈现出新的变化:cpi从低水平上升,ppi从高水平下降,ppi与cpi的差距缩小,价格形势趋于正常。作为宏观经济形势的一个指标,当前价格水平的变化反映了宏观经济运行的改善和货币政策的收紧。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之间差距的缩小表明,当前的工业复苏已经完成了从供给方到需求方的传导,其对工业企业利润提高和生产扩张的积极作用达到了顶峰。与此同时,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和电力采购价格指数(ppirm)的增长率也在不断下降,与ppi的差距也在缩小,这表明当前工业复苏向整个产业链的传导已经完成,其对工业企业利润提高和生产扩张的积极作用达到了极致。

刘晓光:中国经济总体向好 双重约束下短期承压

四是微观基础稳定,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改善。就业市场保持稳定,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政府收入基金收入增长率持续上升;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改善,中小企业pmi处于扩大范围。

第五,宏观经济持续繁荣,市场参与者信心增强。采购经理人指数继续在涨跌线上运行,企业家信心指数和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继续上升至高点。

第六,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稳步向高质量发展。2018年初,经济结构继续优化,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继续改善,中高端消费水平和高质量高技术产品供给能力继续提高,经济稳步向高质量发展。

2018年整体开局良好,但隐忧显现,短期宏观经济走势面临四大不确定因素。

首先,尽管该行业摆脱了萧条,但最近出现了警告信号。一季度,制造业增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3月份,工业部门及其三大类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工业部门的低产量也反映在电力消耗的下降上。1-2月,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下降,亏损面由萎缩转为扩大。考虑到中国工业部门的早期复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外部需求的复苏改善,如果未来出口需求低于预期,早期工业扩张可能面临新一轮产能过剩的挑战。

刘晓光:中国经济总体向好 双重约束下短期承压

第二,投资总体稳定,但低水平分化没有逆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7.5%,比1-2月下降0.4个百分点,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尚未稳定。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投资增速低于1%,表明投资仍处于较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仍存在严重分化。第三产业投资增长率为10.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率进一步下降至2.0%,制造业投资增长率回落至3.8%,未来的复苏和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刘晓光:中国经济总体向好 双重约束下短期承压

第三,外部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正变到负。一季度,中国贸易形势继续保持2017年整体好转的基本态势,进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然而,第一季度的贸易顺差收窄至484亿美元,比2017年第一季度下降了约20%。一季度,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2017年的0.6个百分点的正增长转变为0.6个百分点的负增长,对短期经济趋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刘晓光:中国经济总体向好 双重约束下短期承压

第四,消费持续下降背后有深层的结构性问题。在消费促进政策的影响下,2018年消费仍处于相对繁荣的水平,但实际消费增长率“逐步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8%,这是近年来第一季度增速首次低于10%。扣除价格因素后,一季度实际消费增长8.1%,比2017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保持稳定。消费下降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集中表现在消费支出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偏差上。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3%,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继续下降至5.9%,差距为2.4个百分点。2018年第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进一步下降至5.7%,差距为2.3个百分点。

刘晓光:中国经济总体向好 双重约束下短期承压

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增长的差异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之一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导致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居民收入比例较低。自2017年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与平均增长率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从高于平均增长率的中位数增长到低于平均增长率的中位数增长,居民收入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2018年第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8.0%,年均增长率降至6.6%,差距为1.4个百分点。

刘晓光:中国经济总体向好 双重约束下短期承压

上述四个因素将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影响短期经济趋势,其中一些已反映在3月份的数据中。尽管一些信号仍然微弱,但发展势头值得高度关注。

展望2018年全年走势,中国宏观经济正面临“双重约束”带来的下行压力。首先,在内部约束下,货币融资是紧密平衡的,财政政策难以发挥其力量。在“结构性去杠杆化”背景下,广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能形成“双紧”局面,这将对中国短期经济走势带来下行压力。第二,在外部约束下,外部需求在早期的改善是不可持续的,外部金融影响可能会增加。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减弱,贸易摩擦升级,外部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全球资产泡沫是同步的,国际金融风险正在增加。

刘晓光:中国经济总体向好 双重约束下短期承压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是,整体改善存在隐患,双重约束下存在短期压力。据此,笔者提出了六点政策建议。

首先,2018年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形势表明,有必要对2017年宏观经济的意外稳定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中国的新周期尚未开始,中国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尚未达到完全退出的地步。

第二,2018年稳定增长的核心仍在于稳定投资,但政策方向和工具仍需大幅调整。建议在2018年启动民间投资系统计划,全面调整投资预期。最重要的是通过保护产权、新空资本投资空间、降低投资成本和扩大投资行业需求等措施启动私人资本。

第三,在金融整顿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2018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2017年的导向,但操作方式可以适度宽松,短期内利率水平不应过快上升。低利率政策仍然是私人投资复苏的重要基础。

第四,供应方结构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扩大,在“降低成本”和“弥补不足”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高生产为重点的供给结构改革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我们将加快实施与消费相匹配的供给结构改革,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促进高端消费品供求能力释放,增强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五,利用政府机构改革,逐步从目前的投资型政府向民生型政府转变。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增加公共服务,加快民生建设,使当前政府对各行业的投入大幅减少,更多地用于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建设。

第六,我们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格局的变化,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但要加大防范全球金融风险的力度。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和长江经济带研究所研究员)

标题:刘晓光:中国经济总体向好 双重约束下短期承压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