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10字,读完约7分钟
近年来,一系列金融监管政策相继出台。在这方面,市场上有许多不同的意见。那些担心严格执行新的资产管理法规会引发金融风险的人,以及那些担心实体经济的运营成本会增加的人。这些观点没有全面系统地审视中国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和努力。事实上,从长远来看,新的资产管理法规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有利于防范风险、促进发展、降低杠杆和优化配置
近年来,包括资产管理行业新规在内的一系列金融监管政策相继出台,显示出金融去杠杆化、强监管和风险防范的决心。然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联储加息后,在金融市场利率上升的背景下,中国应该跟进还是“坐视不管”?利率上升可能会增加实体经济的运营成本。如何平衡它?在防范金融风险的背景下,汇率升值好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顾问、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盛松成。
记者:资产管理新规出台后,市场上不乏了解。有人担心,如果新的资产管理规定得到严格执行,将引发金融风险。财富管理产品一旦被大面积赎回,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出售资产和进入金融市场。巨大的震动;还有人担心,如果非标准投资的灵活融资方式受到限制,会不会容易导致实体经济融资困难的加剧?
盛松成:在正式监管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加强与市场的沟通,避免监管政策的快速实施带来的金融风险。然而,拖延改革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根本途径是稳步和谐推进各项金融市场改革,同时市场主体积极转变和积极提高资产管理投资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直接融资发展不足,加大了实体经济对金融中介的依赖。对于那些难以从资本市场公开融资或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来说,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但也推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了避免日益严格的监管,许多资产管理产品的交易结构是多层次的,这延长了资产管理业务链,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在资产管理行业扩张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套利和投机行为。
然而,从长远来看,新的资产管理法规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首先是防范风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规避金融系统性风险,提高投资者风险偏好与风险承受能力的匹配度。二是促进发展。以间接融资为重点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为直接融资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有助于完善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第三是降低杠杆。完善资产管理行业监管不仅有利于金融去杠杆化,也有利于企业杠杆率的下降。监管的协调统一可以有效减少监管套利,简化繁琐的交易结构,继续推进我国金融去杠杆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第四是最佳配置。打破刚性赎回将鼓励金融机构提高主动管理能力,找到更多高质量的基础资产,优化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此外,我认为新的资产管理法规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打破刚性赎回将削弱理财产品的吸引力,既能提供保护又能提供合同保证收入的保险产品将更受稳定投资者的青睐;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实施净值管理,而保险投资主要以债券和银行存款为主,更符合稳定投资的要求;保险资金来源于保费收入,现金流长期稳定,不存在滚动发行的隐患;标准化期限错配也符合保险资金和长期投资的自然匹配。
记者:2017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的利率开始上升。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中国“加息”的预期也在上升。如果利率进一步上升,会不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盛松成:中国加息和美联储所谓的“加息”是两码事。美国所谓的“加息”提高了政策利率,即联邦基金利率,其变化将很快传导到金融市场利率,这将很快影响实体经济。美国金融市场利率和实体经济利率完全放开。中国的利率体系更加复杂,不仅包括政策利率,还包括金融市场利率,以及实体经济存款和贷款的基准利率。因此,中国所谓的“加息”一般是指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尽管多种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如美联储(Federal Reserve)紧缩银根、美国加息和税制改革,但我预计中国的货币政策在2018年将保持稳健,并“与时俱进”。事实上,中国金融市场的利率上升趋势早于美联储。未来,市场流动性将趋紧,市场利率将在高位小幅波动。
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频繁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利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与其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如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尽可能保持基准利率稳定,让银行自主选择浮动区间和浮动比例,自主定价。
第二,我们应该尽力防止金融机构将不断上升的资本成本转移给非金融企业,并提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金融市场利率的上升首先影响金融市场内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本交换成本,但最终也会影响实体经济。事实上,实体经济的存贷款利率最近已经上升。
目前,大多数人预测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在6.5%左右。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机勃勃,但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如果我们提高利率,将进一步增加企业的成本和压力,特别是中小企业。因此,近期没有必要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
第三,近期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利于金融去杠杆化。因为直接提高存款和贷款的基准利率相当于为金融机构提供一种背书,将不断上升的资本成本转嫁给实体经济,金融去杠杆化甚至可能会倒退。
最后,我认为这是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一个更好的时间窗口。市场化定价机制将有助于改善当前金融市场存在的定价扭曲现象,也有利于新的资产管理法规的顺利实施。
记者:新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表现强劲,很多人担心这会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但我记得在2017年初,每个人都还在担心人民币会继续贬值。你对人民币汇率的前景有什么看法?
盛松成:国内因素和美元疲软共同推动了人民币近期的升值。在我看来,人民币大幅升值和贬值是不利的,但应该保持基本稳定。许多人不明白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更有价值。为什么不好?因为现在不仅美国经济在复苏,全球经济也在复苏,欧洲和日本的经济也在改善。目前,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约为2.5%,甚至可能在2018年达到3%。全球经济复苏将扩大全球经济的需求。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它将错过全球经济复苏的红利。此外,美国经济有望复苏,随着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也有对美元资产回报的需求。因此,我主张人民币应该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人民币大幅贬值是不好的。因为这将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大幅贬值很可能会引发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更重要的是,从经济基本面和金融运行的角度来看,人民币没有大幅贬值的基础,中国的经济仍然好于大多数国家。
此外,中国的国内和国际利差相对较高,中美利差仍然相对较大。目前,中国10年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从2016年第三季度末的2.7%上升了1.2个百分点;同期,美国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提高了约0.6个百分点,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实际扩大了1.5个百分点。
因此,我认为人民币汇率在未来不会大幅升值或贬值,但会相对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当然,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是正常的,小幅升值或贬值是正常的市场行为。现在,人民币汇率已经逐渐由市场决定,这种趋势在未来会更加突出。(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陈
标题:盛松成:如何读懂资管新规的真实含义(图)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7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