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3字,读完约3分钟

阅读不仅给人知识,而且像一艘船,引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从狭窄走向开放

哲学家说过:“喜欢读书,就是把人生中孤独的时光变成一种极大的享受。”每次读到这句话,我都深深地感受到。对许多人来说,现代生活可能是平凡的,但平凡并不意味着接受平庸。阅读只是克服平庸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阅读不仅给人知识,而且像一艘船,引领着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从狭隘走向开放。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觉得阅读可以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好处;一边抱怨,生活太快,没有时间读书,或者我不知道读什么。甚至,在年初,我制定了一个阅读计划,其中规定了我一年应该读多少本书。到年底,我确实买了这些书,但大多数都静静地躺在书架上。“为什么学者不学习?”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记得清代作家袁枚的《黄生借书》一文。黄生来袁枚借书。袁枚不仅慷慨地同意了,而且还告诉他:“你不能读书,除非你借。”你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是很多人有很多书,但他们经常抱着“让空再看一遍”的心态把书搁置起来;借来的书,因为他们总是担心尽快归还,会让人们珍惜宝贵的阅读机会。袁枚不鼓励借书,但告诫人们不要因条件不利而退缩,不要因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一种紧迫感来拓展阅读的精神境界是必要的。

读书是一场精神的长跑(干部谈读书)

对此,我有个人体会。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正赶上十年的灾难。每当我看着锁着的学校资料室,透过窗户看到地上堆着各种各样的书,满是灰尘,我就忍不住担心起来。无奈之下,我不得不问我的邻居、亲戚、同学和老师,看看谁有好书。虽然借书很辛苦,但我还是成功地从邻居那里借了鲁迅的选集《热风》,从叔叔那里借了苏联文学名著《海鸥》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间紧迫,让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作品,它们也像露水一样浸润着我的心。

读书是一场精神的长跑(干部谈读书)

之后,我被南开大学录取,然后我进入了浩瀚的知识海洋。作为图书的“大本营”,学校图书馆基本上成了我每天必去的地方。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我读《红岩》的时候,我读到了关于在闸子洞的革命烈士。即使他们在监狱里,他们也没有忘记学习。这种精神不仅感动了我,也让我更加坚定。每当我读完一本书,我总是感到兴奋,在心里告诉自己,我已经占领了知识堡垒,赢得了知识的洗礼。正是因为这种紧迫感,在四年粗心的统计之后,我读了成千上万本书。大学的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也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是一场精神的长跑(干部谈读书)

现在,虽然我已经工作了很多年,但我仍然保持着每月在公共图书馆阅读一两次的习惯。首先,是因为那里的阅读环境好;其次,这也是因为书籍的种类很多,尤其是新书的比例很大。在阅读经典的同时,你可以快速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并通过阅读,更新你的知识,克服“能力恐慌”。新知识的获得也会带来积极的反馈,比如成就感,这会鼓励我们进一步思考、探索和吸收营养。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双向互动”,我们在阅读中不断拓展知识和精神的界限。

读书是一场精神的长跑(干部谈读书)

阅读是一场精神上的长跑,开始永远不会太迟。对每个人来说,如果你想不断提高自己,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你不妨热情地拥抱阅读,花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作者是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编辑,地图文化与生活出版部副主任)

人民日报(05版,2018年1月22日)

标题:读书是一场精神的长跑(干部谈读书)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7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