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5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在大学校园里发生的两个新闻故事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一个是,10多年后,女医生罗茜茜报道说,北航大学教授陈小武性骚扰了许多女学生。北航大学迅速调查核实,撤销了他的职务和教师资格等。教育部也取消了“长江学者”的称号;另一个是Xi交通大学的博士生杨保德溺水身亡。针对“他不能奴役导师自杀”的说法,Xi交通大学回应称,杨保德的导师周军确实有让学生在家打扫卫生、陪超市购物、洗车等行为。学校对周军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取消了他的研究生入学资格。

纠正跑偏的师生关系

舆论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两起事件,是因为个案极端化,但恐怕更多的个案触及了“师生关系异化”这一说不出的痛点。我努力进入研究生院,但我成了导师的“廉价劳动力”;在学术研究中,“江湖派”的个人依附和近亲繁殖的做法……虽然健康的师生关系是主流,优秀的大学教师占绝大多数,但一旦少数师生关系的异化蔓延,不仅会污染校园生态,还会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纠正跑偏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无疑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有“师出高徒”的道德要求,还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属性。师生关系的异化有着复杂的因素。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和培训中起主导作用,这可能导致教师权力的滥用,使学生“卫生、洗车、陪购物、半夜聊天”,并在各种旗帜下对女学生进行性骚扰。另一方面,在现实中,有许多学生尽最大努力获得更高的分数和老师的青睐。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的模糊性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平等地位也使空的师生关系异化。

纠正跑偏的师生关系

从事实层面到观念层面,我们可以看到异化的师生关系反映了当前高等教育需要面对的问题。现代教育制度是以分工为基础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合作。在中国引进现代大学教育的同时,传统的“师徒”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几年前,一名历史系学生在朋友圈子里说了一些不恰当的话,被老师的学校开除了。当时,争论最激烈的话题是如何在尊重老师和批评质疑之间取得平衡。不可否认,我们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这种传统应该建立在法治理念和规则意识的基础上。

纠正跑偏的师生关系

高等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也加剧了这一困境。去年,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生李鹏在一家化工厂发生的安全事故中丧生,他的导师张建宇也参加了事故,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讨论。“老师”变成了“老板”,威胁说不毕业。利益绑架的师生关系不仅让学生痛苦,也背离了学术研究的初衷。现实中,当象牙塔被功利主义的氛围所污染时,师生关系就会产生利益的依附。从这个意义上说,纠正偏离的师生关系不仅是为了维护教育生态,也是为了深刻反思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他们。

纠正跑偏的师生关系

事后纠正个案并不难,但通过长效机制规范师生交流中的具体行为却很难。今后,我们应切实从高等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完善、教育理念的创新等方面努力,重塑育人目的,使偏离的师生关系回归健康、和谐、积极的激励轨道。

人民日报(05版,2018年1月22日)

标题:纠正跑偏的师生关系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7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