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71字,读完约11分钟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为推进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多元发展,践行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为世界各国的艺术人才架起一座沟通的友谊桥梁,特推出“走向国际的华人艺术家·冯汉江”专题报道。
冯汉江,1954年生于武汉,祖籍汉川。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荣宝斋画院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工作室画家,湖北省国画院专业画家,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第六、七届理事,浙江省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杭州西子画院副院长,湖州市美术家协会第四、五届主席,吴昌硕研究会会长。长江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教授。
先生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湖北省美术馆及德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内外数十家艺术机构收藏。先生曾出访北美、欧洲、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个人画集数部,多次在武汉、北京举办个人画展。
中日文化交流——东京国际美术大展
担任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评委(央视教育频道主办)
参加艺博会为国际友人画像、留念
通过与先生交谈会发现,他是一位对生活怀有浓烈情感的艺术家,将艺术根植于生活,把表现平凡生活作为艺术追求的主题。艺术家是平凡的,他是寻常百姓中的一员;艺术家又是不平凡的,因为他能够以自己的作品,启迪人们认识和欣赏生活,让人们珍视平凡生活中质朴而悠长的美。这是冯汉江为人为艺的标准,也是他“自许自期的立身之地”。
欣赏冯汉江先生的绘画艺术,不由想到现任清华大学绘画系主任周爱民的一篇文章,先生曾是他的启蒙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学生心中的冯汉江是一位怎样的人!
冯汉江作品赏析1 《溪上清兴》
冯汉江作品赏析2 《回首峰峦入莽苍》
冯汉江作品赏析3 《莫干山居图》
湖乡之子——(论冯汉江先生的绘画艺术)
(节选)作者:周爱民
二十多年前,我受教于冯汉江先生,至今我犹感念先生的启蒙之恩。虽然我与先生长期分处各处,但我仍能通过一些展览和杂志媒体获知先生在艺术上的种种精进之举,我也感佩先生在艺术上勤耕不辍的精神。
冯汉江先生的创作源自生活,他时常在一些为常人所忽视的生活小景和艺术小品中,挖掘出沉甸甸的创作成果。1986 年冯汉江先生创作的《秋风阵阵》获得了第九届全国版画展的最高奖项,这幅作品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他长年的艺术和生活积累的一次小结。
在那段时期,我曾参加他主持的文化馆美术班学习,他在教学中非常注重从生活中学习艺术,因此他总是将我们带出教室,到生活中画速写,培养我们观察生活的能力,更训练我们从生活中提炼出艺术形象的能力。《秋风阵阵》就是依据一幅生活速写而创作的,那时我们一群学生随他在县城郊野画速写,我们觉得旷郊野地没什么好入画的,而他却对着河岸边一丛不起眼的芦苇出神地画起来,他用流畅而洗练的线条勾勒出芦苇的起伏变化,画面简朴而韵味别致。当时,我非常羡慕冯汉江先生那“潦潦数笔”的写生本领,而更让我惊讶的是,事后他将这一速写整理成黑白版画,成为美术殿堂上万人注目的作品。
可以说,冯汉江先生用他的作品让我领悟到,什么是艺术?他没有在教室里抽象空洞地谈艺术,但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明了艺术创造的途径及价值。从不起眼的生活形象到一幅经典的作品,受教于冯汉江先生的这段往事也引发我的思考,是生活偏好艺术家,而把美独给了艺术家;还是艺术家将他美的眼光投向貌不惊人的生活,而使平凡生活闪烁出光芒?这是艺术创造的秘密,也是解读冯汉江先生绘画艺术的关键。
从根本上讲,生活的积淀和美的感受在艺术创作中缺一不可。首先,能够创作出感人至深的生活形象的艺术家,必定是对生活怀有浓烈情感的艺术家。而将艺术根植于生活,正是新兴木刻运动以来中国艺术建立的优良传统,冯汉江先生蒙泽于这一艺术传统。他从鲁迅先生对新兴木刻的倡导,理解到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及使命感,艺术作品不只是抒写作者的个性,更应该在关注和表现生活的过程中,提升人们对生活本质的认识。承继鲁迅精神的吴冠中先生,同样强调艺术与生活、与人民情感的血脉关系,主张“风筝不断线”,在大俗的生活中挖掘出大雅的艺术。显然,冯汉江先生受到了这些前辈大家的思想及艺术的感召,他以自己的创作践行了这样的艺术主张。其次,对美的感受并非是天赋的才能,而是坚韧而艰苦的艺术磨练的结果。为磨练艺术的技巧及品格,艺术家必须在浮华生活中耐受寂寞,不为种种浮光掠影的风潮所动,不为急功近利的欲望所驱使。
冯汉江在这些方面的修为,使他对生活有着非同寻常的洞察力,并对生活中的诗意美感有着敏锐的表现力。他以江汉平原的湖乡生活为题材而创作的一系列版画作品,让我对自己的故乡充满深深的眷恋和热爱,可以说我对故乡的美的认识及爱的情感最初就是由冯汉江先生的版画所唤起的。
早在文化馆美术班学习时,我就见过冯汉江先生画的大量生活速写,小贩、鞋匠、车夫、渔民、村姑-------他笔下的人物都是些普通的市民和劳动者。冯汉江从不以艺术家自居,即使是在成名之后,他也是以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心态从事艺术创作。先生朴实、诚恳的创作态度,以及勤奋、执着的人生精神,使他在艺术上不断走向辉煌,获得全国美展的奖项和鲁迅版画奖等殊荣,得到了艺术界应有的评价。
2009 年,我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再次见到冯汉江先生丰硕的创作成果,特别是其中一组以湖州民间生活百态为题材的小幅木刻版画吸引了我。湖州虽不是我的故乡,但是我从冯汉江先生以湖州自然环境及百姓生活为对象的作品中,同样体会到一种浓浓的“故乡”情怀。冯汉江先生以湖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让我有亲切感,一方面是因我的故乡与湖州在自然环境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此外,也是尤为重要的是,冯汉江以“故乡之爱”的情怀表现他所接触到的日常生活及环境。这种“故乡之爱”已经超出了具体的地域限制,“故乡之爱”实质是一种艺术内蕴的情感。如同“母爱”,既是非常具体的亲子之爱,也可以是广义的人类生衍的大爱。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从具体对象入手的,但是作者灌注在具体形象上的情感,却能使作品的意义超越具体形象的所指,而具有普遍的艺术美的价值,冯汉江先生在他的作品中表达出这样的艺术境界。
冯汉江作品赏析4 《一亩松》
冯汉江作品赏析5 《丛林》
冯汉江作品赏析6 《秋风送爽》
冯汉江作品赏析7 《迎风摇曳》
名家点评:
刘曦林(著名美术史论家、书画家):
冯汉江的绘画艺术是从国画至版画,再由版画转入国画的。他先后毕业和深造于湖北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版画专业。其版画在青年时代就多次荣获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等重大展览奖项,被评为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优秀版画家,获中国版画最高学术奖“鲁迅版画奖”。
他在从事版画的同时没有放弃对中国画以及书法的研习与追求,只是各个时期有所偏重。
进入新千年,其绘画重点则移入中国画领域。汉江的中国画以山水画为主攻方向,兼事人物与花鸟画。湖乡风情和江南山水时入画图中。
他由铅笔、炭笔、钢笔到直接用毛笔对景写生,现场创作,在造化中锤炼笔墨技巧,发现生活的闪光点,仿佛受法国画家米勒、库尔贝的影响,把表现平凡生活当成个人艺术追求的主题,创作了许许多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国画作品。其作品有传统美学,亦吸收了西画之法,复将具有个性的版画艺术语言用于其中,遂有自家风韵。
汉江胆气豪雄,喜用大笔画大布局,有气势,有力度,一如其人也。近年他随余在自然中写生,师法造化,用心体悟乾旋坤转之意,阴阳互生之理,于艺术规律体会益深。希望汉江进一步师法传统与造化,进一步丰厚学养,于中国画艺术天地更上层楼。
湖北近些年在中国画创作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或有突出成就的画家,每一位画家都在各自艺术领域有着澎湃的创作激情,从他们作品中可以看到其个性与思想,以及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他们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与表现新时代,用他们的智慧和才智去表现新的时代风貌,担当了时代责任。
冯汉江作品赏析8 《瀑泉吼叫 》
冯汉江作品赏析9 《妙西山庄 》
冯汉江作品赏析10 《秋色胜春潮 》
项金国(湖北美术学院原雕塑系主任):
第一,艺术还是要来源于生活,比如说冯汉江很多画我看了以后感到很亲切,为什么感到亲切?因为他画里面的一些东西都是我曾经生活过的一些东西,我看他的画甚至使我回到了童年,这是使我感动的地方,我没有跟他个人交流,我相信他肯定通过大量的写生最后创造出来了这样一些作品。
国画界一直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叫做笔墨当随时代,什么叫笔墨当随时代?这个不单是笔墨的问题,你的主题、你的构思、你的内容、你的技法是不是跟这个时代相符?现在我们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他的很多画我就想到了这样一个主题,一颗古老的大树,一个小小的小桥,一些农夫背的背、抗的抗,这样的一些东西这就是绿水青山,这就是金山银山,而不是没有生活的,抄袭别人的,张三搬一点,李四挪一点,最后是自己的画,我是湖北美术学院的,我不是贬低湖北美术学院,我有时候看我们学校毕业生的作品,我有时候说个不该说的话,我一走进展厅扫一眼就知道这学生个是谁的学生,这个是谁的学生,那是不对的,教学生不是要让学生学得像你。我不研究国画,但是齐白石的这个话我知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你不从生活来,你不是自己的体悟,你的技法再好没用。所以为什么我们有时候看画一看总是似曾相见,再想一想,哦像谁的,哪里像谁。
如果你真正从生活中来,特别是像冯汉江这样的画家,他以前是版画家,多年在水乡工作,画了大量的写生,刻了大量的木刻,而且他的木刻在我们国内是得到了非常多的肯定的,他有这样的一些生活基础,加上我有时候看到他的微信,他一会在这里写生,一会在那里写生,一个艺术家、一个画家,你不深入到生活中你不可能画出这样的作品,就在家里搬搬抄抄、东挪西搬是不可能的,所以艺术还是要真正的来源于生活。
像冯汉江他原来刻版画,刻水乡,我记得他当年有很多水乡的版画,他现在又重新画了很多水乡,他的版画和国画是不一样的,我刚才看标题是叫做“意笔山水”,别人一般叫“写意山水”,它叫“意笔山水”,这两者之间有区别吗?我觉得既相同又不一定相同,因为我看他的画面里面很多东西有很重的写生的痕迹,那种写生的痕迹实际上是一种最新鲜、最有说服力的东西,这个东西作为从事绘画工作是不能丢的,只有通过在生活当中去进行写生,它所产生的一种新鲜感才能够吸引人的眼球。为什么中国画到了清朝以后就逐渐走了下坡呢?关键是学某人,中国画很讲究像谁,就像写书法一样的,一看你这个字是学的谁谁谁的,实际上到最后一定要是自己的,如果不是你自己的,你像谁像得再好没有意义,那就是吃别人嚼过的馒头,今天看了冯汉江的画,我觉得他没有嚼别人的馒头,他是自己做的馒头,又香又甜,所以嚼起来很有味道。
冯汉江作品赏析11 《悦耳泉声 》
冯汉江作品赏析12 《防风山居图 》
冯汉江作品赏析13 《草长莺飞 》
冯汉江作品赏析14 《观天察地》
冯汉江作品赏析15 《秋歌悠扬》
冯汉江作品赏析16 《三清山》
标题:冯汉江——走向国际的华人艺术家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20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