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3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必须合理加大调控力度,把握“六个保证”,促进“六个稳定”,加快恢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防止短期冲击转化为趋势变化,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底线要求
只有在改革中创新调控,在调控中深化改革,才能在逆风中更充分地发挥制度和市场的优势
目前,新冠肺炎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影响全球生产和需求。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经济经受住了前一阶段的考验,重点项目复工率和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均大幅上升。我们必须更加充分地估计困难,迈出好第一步,认真把握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化解疫情影响,以更强有力的反周期调整稳定基本形势,实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宏观调控强调相机的选择,注重在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做到强大、有效、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经贸交流活动将继续低迷。为规避外部需求下降的不利影响,有必要激活国内市场潜力,理顺内部良性循环,增强居民消费引擎。另一方面,疫情的影响导致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点群体就业压力大。应尽快修复和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抓住机遇进行优化升级。因此,要合理加大调控力度,把握“六个保证”,促进“六个稳定”,加快恢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防止短期冲击演变为趋势变化,牢牢把握经济发展底线要求。
加大政策力度,调控“组合拳”更有针对性,各地区、各部门要看到落实的真正篇章。例如,针对内外部需求突然下降、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困难、微循环障碍、企业亏损上升等情况,财政政策提前发行了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货币政策增加了再融资贴息额度,并对中小银行进行了定向减持,这些都需要落实。又如,目前就业政策比较突出,各地不能被动地依靠各级财政金融政策的传导,而是需要针对各种招生、入伍、企事业单位招聘和基层服务项目直接启动扩招计划,同时尽量吸引农民工就近就业。为确保宏观政策的实施效果,地方政府应加大投资以弥补不足,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人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就业服务,扩大人力资本投资,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强化政策,要从完善战略布局的高度,培育和扩大新的增长点,化危机为机遇。例如,大都市地区的郊区新城和数字城市的建设,网络型城市群的结构性扩张,旧城和旧住宅区的改造,都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具有巨大的需求和发展空空间。此外,重塑新的产业链,全面强化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开放生产、教育和研究的创新链和价值链,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等。,都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整体作用。
更大的宏观政策强度并不意味着“洪水灌溉”。相反,要分类识别,制定精确的政策,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畅通生产要素的流动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从“分销服务”改革到市场化的要素配置体系和机制改革,都是为了激发政策措施的“乘数效应”,通过更好的经营环境和市场机制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实现更高的风险控制和更少的发展“后遗症”。只有在改革中创新监管,在监管中深化改革,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制度和市场的优势。
“雨过天晴,云已破,这种颜色将是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原则,坚持新的发展观,从容应对复杂的外部不确定性,我们一定能够稳定经济基本面,培育和扩大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标题:人民日报:以更大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6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