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7字,读完约3分钟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必须畅通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不久前,自主开发6年的第一条智能物流快线(智运快线)在广东省茂名市化州正式投入运营,主要承接本地快线连接、工业扶贫、商品配送等业务。从试运行的第一天起,共交付了8个快递项目,今年4月,月运输量飙升至3000多个项目,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显示出物流顺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推动作用。

人民日报:畅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现场采访发现,智运快线由三个基站组成,低空索道、穿梭机器人(300024、诊断单元)、自备货仓配送系统、中央智能监控系统等。在穿梭机的一侧,蔬菜、甘薯、石榴和其他农产品(000061,诊断股票)可以被“装载”,并且你可以沿着索道从村庄基站快速航行到城镇基站;另一端,另一班车从镇基站同步到达村基站,“吐出”来自全国各地的包裹。过去,村民们不得不在网上购物中来回奔波。如今,不仅购物更方便,农产品也更容易离开村庄。当通过手机收到农产品订单时,村民们可以立即在田里拣起,交给智云快递,由智云快递负责将订单发送给订购者,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人民日报:畅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要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首先要解决的是物流问题。现实中,农村物流往往量大货重,但单价低,数量少,频率小,收发地点分散。出于成本考虑,许多快递公司只在乡镇一级开店。快递到不了村里,村里的农产品出不去,农村物流被困在“最后一公里”。基于这种情况,国家邮政局在《快递进村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到2022年底,有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村对村快递”。智运快线的开通,为实现“村对村快递”探索并创造了条件。例如,在广东省茂名市,农村智能物流快线以县为单位,构建“县-镇-村”三级网络,实现一小时配送目标。可以说,本着“节约投资、建设速度快、占用资源少”的原则,新型智能化、轻量化、小批量、多批量的运输系统具备了农村地区的运行条件,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也可以促进物流的高效运行,从而达到“随时发送、准时到达、速度快、成本低”的效果。

人民日报:畅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从长远来看,“村对村快递”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物流效率,降低流通成本,还可以促进邮政业、现代农业和农村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克服贫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久前,商务部办公厅、国家邮政局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调发展的通知》,提出协调电子商务、邮政、快递、运输等企业的农村网络资源,鼓励企业加强合作,推进集散地、共享网点、统一仓储配送等模式,完善县乡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抓住农村物流建设的“牛鼻子”,充分挖掘其潜力,可以更好地激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村振兴。

人民日报:畅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在操作层面上,虽然农村物流需求量很大,但如果每个自然村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建设物流系统,重复建设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引导,促进科学布局。无论是补贴农村物流的运输成本还是建立运输体系,仅仅依靠市场力量参与建设,企业参与的意愿不高,投资可能不平衡。政府起主导作用,一方面可以统筹规划,实现科学选址,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加强安全,使偏远地区可以享受现代物流服务。

人民日报:畅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打通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是脱贫致富、振兴农村的必然要求。坚持地方政策、科学管理、整体布局,覆盖农村的物流网络能够有效运行,为美好生活增添亮色。

(作者是本报广东分社的记者)

标题:人民日报:畅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6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