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42字,读完约10分钟
扩大内需不仅是应对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影响、尽快恢复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战略部署。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求我们做好“六个稳定”工作,落实“六个保证”任务,促进供求有机联系,消费与投资相结合,宏观调控政策与改革措施相协调,培育和扩大新的增长点,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当前,全国疫情防控战争取得了重大战略成就,但国际疫情继续蔓延,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防止外来投入和内部反弹的措施,而且要增强紧迫感,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狠抓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落实扩大内需各项措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深刻认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扩大国内需求是应对这一流行病的短期影响和促进经济复苏的迫切要求。新冠肺炎突然爆发的肺炎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随着疫情防控成果的不断出现和恢复生产工作的加快,3月份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出现反弹,工业、服务业、投资、零售和进出口的下降幅度大大缩小。就业和价格保持稳定并有所改善。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供应得到有力保障,基本社会民生保持稳定。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与此同时,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复苏势头的任务依然艰巨。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仍在全世界蔓延,各国的经济活动仍因疫情防控措施而停止。主要经济体普遍处于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运行。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中国的外贸进出口,也将影响国内一些行业和企业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从而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经济增长已从过度依赖外部需求转向国内需求,国内需求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外部需求可能大幅萎缩、国内恢复工作和生产的步伐加快、经济活动逐渐正常化的情况下,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释放被疫情压制的居民消费潜力,加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新基础设施建设,弥补不足等。,可以巩固经济复苏的良好势头,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扩大内需是应对外部风险、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的战略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不断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股票00662)发生。面对有关国家和地区货币大幅贬值、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严重衰退对中国外贸出口、货币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采取了增发国债扩大内需、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不仅稳定了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为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东亚金融稳定和经济复苏,显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2008年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将世界经济拖入了衰退的深渊,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中国及时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率先实现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经验表明,扩大内需始终是我们应对外部风险、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战略。
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国内经济“三相叠加”的新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特点,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水平的同时, 立足自主创新,扩大内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体系优化,不断巩固中国经济长期良性发展态势,推动中国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
可见,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仅是应对新冠肺炎肺炎冲击、尽快恢复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战略部署。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工业国家和商品贸易国,中国的长期经济发展只能由扩大内需来驱动,而不能主要依靠外部需求。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也是培育和发展国内市场,为各国创造更多互利共赢的机会,应对一些国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有效途径。
深刻理解和把握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涵
中国有14亿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拥有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同时,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充足的要素供给,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无论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弥补社会事业不足,都有巨大的投资潜力和需求。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刻理解和把握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涵,充分发挥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强大的需求潜力,就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紧紧围绕供应方结构改革的主线。在应对疫情冲击的背景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有效结合起来,既通过必要的政策支持扩大国内消费和有效投资需求,又为企业恢复生产创造市场需求;它还引导企业创新产品、服务和供应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多样化和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中心任务,也是活跃消费市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提高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主战场,也是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有力支撑;提高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是提高供应系统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领域。因此,扩大内需的战略不仅是一项需求调控措施,也是导致供给体系质量跃升的“功率乘数”。
善于运用改革的方法。经济下行压力越大,我们就越应该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善于通过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必须强化财政货币政策,统筹利用投资、消费等政策手段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形势;通过完善市场化的要素配置体系和机制,更多地运用改革手段,激发民间投资、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活力。同时,坚持房子是为了生活,而不是为了投机。因此,扩大内需的战略不是简单照搬过去的政策,而是源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综合措施,这是一项既有利于当前又有利于长远的根本性政策。
加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保障。中国工业体系完整,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它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工业分类中所有工业类别的国家;粮食安全也得到充分保障。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这一优势在新冠肺炎应对肺炎的过程中显而易见,并将继续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既要从消费、投资等需求方面入手,也要从供给方面入手,促进产业链和生产的协调恢复,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福祉。中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消费潜力巨大。只有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才能有效扩大内需;只有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做大经济蛋糕,才能更公平地惠及所有有更多发展成就的人。因此,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仅是为了稳定增长和转变方式,也是为了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政策全面、短期和长期相结合、扩大内需扎实有效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求我们做好“六个稳定”工作,落实“六个保证”任务,促进供求有机联系,消费与投资相结合,宏观调控政策与改革措施相协调,培育和扩大新的增长点,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用更大的宏观政策来对冲流行病的影响。我们要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及时有效地实施财政货币政策,努力稳定经济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和有希望。通过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专项债券、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等措施,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为扩大内需、稳定增长提供直接有力的支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应更加灵活和适度,并应采取RRR减息、降息和再融资等措施,以保持合理和充足的流动性,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支持。
强化消费在扩大内需中的基础作用。做好复工、复业、复市工作,加快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继续保护和改善民生,坚持扶贫留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全面加强稳定就业措施,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和行业的就业工作。编织密集的社会保障网络,做好低保工作,及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培育和发展绿色消费、信息消费、智能消费等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整合线上线下消费,大力推进,积极拓展养老、健康、家政等服务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提高消费品质量,优化消费环境。
发挥投资在扩大内需中的关键作用。围绕“补短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旧住宅区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投资,加大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及相关制度和能力建设投入,继续与污染作斗争。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挖掘新投资热点,加强5g、数据中心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梳理实施一批原创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抓紧推进重点专业领域深化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以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重点,完善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收入分配制度。深化“配送服务”改革,优化管理机制,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完善物资储备体系,有效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完善支持“三农”发展的体制机制,做好保障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标题:人民日报: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6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