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20字,读完约5分钟

流行病、危机、重大考验。

除了灾难和代价,我们还能从中学到什么吗?下次危机来临时,我们能有更好的应对计划吗?我们能分解问题,化危机为机遇,找到新的机遇吗?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正伟日前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与“非典”相比,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较弱。一些客观的影响是很难避免的,但是我们应该吸取教训,抓住这个流行病带来的机遇。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春节原本是餐饮、酒店、旅游、影视行业的旺季。受疫情影响,相关消费急剧下降,产业资金链明显紧张。你认为除了现有的一些扶持政策外,还能采取什么措施来扶持这些企业?企业本身能发现什么新的机会?

鲁正伟:的确,在国家的统一要求下,企业推迟复工的流动性压力很大。一段时间以来,员工的工资、社保、房租等费用没有减少,但没有投入。目前,许多地方实施的推迟支付社会保障和偿还贷款可以缓解压力,但这不是根本方法。在我看来,相关企业的损失可以通过失业保险、退税和财政专项资金来弥补。

但更重要的是一方面抗击疫情,另一方面恢复工作和生产。两者之间没有矛盾。除湖北等地外,大部分地区疫情可控。除了严格隔离和预防疫点和疫区外,我们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政策。疫情影响了许多行业,但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灵感。

例如,为了预防和控制疫情,每个人对口罩、酒精和消毒剂的需求都在飙升。为了避免类似的短缺和恐慌,在未来,我们应该训练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医疗保健资源的配置,这是对相关行业需求的增加;与此同时,从非典到新冠肺炎的肺炎,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无人生产和远程办公的重要性。这与目前中国人口红利下降和办公室工作弹性化的趋势是一致的。当然,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它们目前正在苦苦挣扎;然而,从宏观角度来看,许多企业可能被迫改革,抓住发展新格式和新模式的机会。

应对突发事件应及早建立一套紧急响应体系 访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很多人会把这次新冠肺炎肺炎与2003年的非典相提并论。你认为这种流行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与那时相比,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鲁正伟:很多人会直接将这次疫情与非典时期相比较。2003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有些人预计到了这种流行病的影响:例如,如果我们最初估计第一季度的增长率约为5.8%,那么受影响后的增长率将为3.8%,这显然是不恰当的。

首先,我们当前的经济是不同的,所以即使冲击的绝对影响是相似的,对增长率的实际影响是不同的。

其次,今天的工业模式与2003年大不相同。例如,我们甚至不能概括春节期间受到很大影响的服务业。事实上,除了一些必须被大家看到的企业和集群,一些在线服务行业仍在有序进行,甚至有更多的机会。与非典时期相比,后者的比例无疑要高得多。因此,我们认为这一流行病对服务业的影响小于当年;制造业也是如此。现在无人生产的比例肯定更高,所以影响更小。

应对突发事件应及早建立一套紧急响应体系 访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

第三,2003年,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当时的供需非常强劲;非典时期是需求被抑制,这意味着对企业的有效需求被抑制,这种影响的实际效果是巨大的;目前,我们也知道很多行业供过于求,所以受疫情抑制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在生产方面,一些行业的关闭符合去库存化和去杠杆化的供应方结构性改革趋势,不会对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应对突发事件应及早建立一套紧急响应体系 访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除了短期紧急措施,你对疫情发生后的全面经济和社会复苏计划有什么建议?未来有哪些重要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在问题发生前预防问题,并在“黑天鹅”事件发生时更好地应对风险?

鲁正伟:我认为疫情过后,经济会自然地调整到正常轨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相反,我认为总结经验是最有价值的。我们的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很难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我们可以想到的是,飞机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飞行中会遇到很多事故。我们如何确保安全飞行?

事实上,安全飞行是由于人类经过数百年的探索,在付出沉重代价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行为规范。每次飞行事故后,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找到黑匣子,找出问题,找到对策,然后记录在飞行安全手册中。手册中的规定非常详细,包括如何起飞,如何降落,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切换模式,甚至包括“空乘人员原则上不允许近视,如果是近视,必须戴隐形眼镜,一个人必须准备两双”,“机长和副驾驶不能吃同一个厨师的饭,如果条件有限,吃饭时间间隔应该超过一个小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我们的安全。

应对突发事件应及早建立一套紧急响应体系 访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

同样,我们应该总结几次突发冲击的经验教训,形成合理的应对机制。从金融业的角度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和完整的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体系。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还针对各种紧急情况制定了业务连续性计划,以确保金融机构在遇到各种紧急情况时能够继续提供关键的金融服务;从宏观上看,国家应该尽快建立一套社会治理和应急体系,能够在第一时间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这将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财富。

标题:应对突发事件应及早建立一套紧急响应体系 访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7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