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5字,读完约2分钟
疫情高峰期过后,由疫情引发的工业生产、建筑和消费需求将处于弱势水平,相关需求的减弱可能导致价格下降。特别是住宿、餐饮、旅游、体育、娱乐等服务业的恢复期较长,相关部门应做好政策储备,促进消费。
受春节和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影响,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突破“5”,超出市场预期。从短期来看,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可能会对2月份的价格产生更大的影响。但是,在后期,工农业生产秩序有望逐步恢复,疫情不会导致物价全面上涨。
一月份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是多种因素的结果。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从同比来看,cpi增幅比上个月高出0.9个百分点,而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增幅仍较低,仅比上个月高出0.1个百分点。食品,尤其是猪肉价格上涨了116%,这仍然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疫情给生猪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部分农户短期内可能会继续施压,但目前生猪生产总体势头良好。2019年12月,可育母猪存栏量连续三个月逐月小幅上升,反映出一些养殖企业已经在政府鼓励性政策的推动下开始补充存栏量。疫情缓解后,猪肉供应预计将更加充足,猪肉价格预计将在未来企稳。
后勤和人员受阻,施工延误等。由流行病隔离造成的价格将在2月份受到影响。为规避疫情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相关部门在疫情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日常生活用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基本稳定。商业部门也在继续推进重点城市生活资料的供应和保障。此外,春季错位效应和油价下跌也将抵消一些压力。
疫情可能分阶段抬高部分地区的部分商品价格,但未来没有全面涨价的基础。就总供应量而言,中国的粮食产量在2019年创下新高,牛、羊、家禽和蛋奶都有所增加。本周,除湖北外,全国各省市陆续复工,分批复产,特别是重点医用材料、能源、食品、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的企业。,工农业生产秩序有望逐步恢复。去年,cpi呈现先低后高的明显趋势,今年的涨幅将继续走软。如果疫情在3月前出现拐点,年度cpi可能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
需要指出的是,在疫情高峰期过后,疫情造成的工业生产、建筑和消费需求将处于弱势水平,相关需求的减弱可能导致价格下降。特别是住宿、餐饮、旅游、体育、娱乐等服务业的恢复期较长,相关部门应做好政策储备,促进消费。
标题:证券时报头版评论:生产秩序逐步恢复 疫情不会造成物价普涨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7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