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6字,读完约2分钟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有一个特殊的排名表,它根据学生的日常垃圾分类对他们进行排名。据报道,正确放置1公斤垃圾可以兑换10分,100分相当于1元钱,所以你可以去学校的相关商店兑换购物物品。此外,学校还颁布了规定,为学生留出6个学分作为“素质教育学分”,并将每个学生的垃圾分类完成情况纳入评估。
根据规定,在兑换1元钱之前,10公斤的垃圾必须正确地放进去。从逻辑上讲,这种配额的“经济激励”很小,不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现实是,这所学校的许多学生现在热衷于扔垃圾、赚取积分和爬上名单。对他们来说,“垃圾分类”不仅是生活习惯的调整,也是一种游戏和信仰。这类似于朋友圈中的各种签到和打卡。似乎它要么过时要么低俗——可以说这是一个极其成功的心理暗示和文化塑造,也可以作为全社会推广垃圾分类的参考。
作为一个“小样本”的微观实验,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无疑是成功的。众所周知,在大学里,个人的环保意识和生活习惯远远没有成熟和定型。在这一时期,适当的思想灌输和行为指导很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当我还是一名大学生的时候,在我成为一名公民和居民之前,我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这几乎让整个生活受益,也让社会受益。事实上,如果考虑到“投入效益”的比例,可以说在大学校园推广垃圾分类是非常有效和划算的。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中实际上有两个核心部分,一是“垃圾分类评分排名”,二是“垃圾分类纳入信用评估”。其中,成本最大的是“智能配送站”的硬件系统。此外,所谓的“积分排名”和“信用评估”的激励机制是完全零成本的。这种以超低成本推广“垃圾分类”的模式,在社会背景、社区和社区场景中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阶段是推广“垃圾分类”的黄金时代,一波操作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年轻人认可低碳环保的理念,向往先进文明的生活方式,并利用“小”来引导他们适应“垃圾分类”。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值得所有高校借鉴。甚至,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启示。例如,要有耐心,注意节奏。学校及时将学生“不能理解”的四个类别调整为两类垃圾桶,鼓励学生从浅入深地学习“垃圾分类”;另一个例子是提供足够的前端支持。“学校专门给每个宿舍发了两种颜色的塑料袋,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宿舍里完成分类。”这些详细的经验都适用于全社会的“垃圾分类”事业。
标题:然玉:高校将垃圾分类纳入学分 引导公众有望事半功倍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1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