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31字,读完约6分钟
陆续发布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相对稳定。目前,由于内外不确定性的存在,特别是一些外部因素的挑战,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和消费信心有待提高。提高微观市场主体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信心是一项重要任务。
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需要融入市场微观主体的预期和决策之中。从政策和预期导向的角度,笔者认为,基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判断,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主题,依靠创新和改革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注入新的动力,将是宏观调控和政策实施的重点。创新与改革的本质在于处理好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增量与存量改革应该并重;渐进式改革为股份制改革创造条件,而盘活股份制推动增量。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构建适应技术进步和市场创新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是激发市场原始活力、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促进现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
从政策实践的角度来看,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政策制定者对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进行了一系列微调,表现为通过基础设施的精确投资来对冲投资下降,通过适应新形势要求、降低社会平均资本成本的政策来稳定市场流动性预期, 渐进式改革是在全社会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大力推进的,而股份制改革则强调市场对资源的基本配置。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肯定会产生增强信心的实际效果,这需要不断推动,并积极有效地实施。
创新改革对资本市场的积极影响更加明显。可以认为,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设立是渐进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促进社会科技创新,提高对生产力的贡献。在最近发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草案)》中,准入和并购条件的调整可视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盘活股本的重要布局,是股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呼伦通、中日交易所、a股加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等都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正在加快。
作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会被市场更深刻地感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的提高,资本市场的信心、活力和稳健发展必将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长期可持续发展时期
笔者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首先,从基本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预期来看,虽然6%-6.5%的增长率是国内经济增长的新低,但仍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稳定在30%以上,国内就业形势稳定。
国内需求积累形成的巨大消费购买力形成了市场需求层面对各种创新的吸收。如果认识到资本逐利的本质很难被长期抑制,从长远来看,只要政策正确,长期的决心和耐心得以保持,暂时被人力所阻挡的贸易和投资外流最终将被重新吸引;因此,保持和巩固中国经济的市场吸收能力将是政策制定的重要重点之一。
在政策层面,基于“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决策层将努力稳步推进,着力化解各种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战略布局,这也将为政策层面的预期奠定基础。
第二,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上升发展时期。依靠自身发展道路的惯性,依靠正确的战略决策和实施,国力增强的趋势将得以保持。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远未结束,土地、资本和劳动技术等生产力要素的优化整合和配置所推动的生产和消费的扩张还将继续;40年发展积累起来的物质、技术和智力财富将释放出新的发展势头,依靠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特别是不断的教育、智力、知识、智慧和技术积累带来的劳动要素创造性的提高,将继续带来全体员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这些都是空对随后增长的保证。如果我们承认这些事实的“确定性”,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而不是随着外部力量的干扰而改变。
空的经济具有弹性和灵活性
综合指数显示经济稳定。从传统经济的三大增长动能来看,1-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1%,其中5月份增长8.6%,继续显著引领gdp增速,成为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1-5月,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5.6%,略高于去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水平;1-5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1%,远低于2018年9.7%的同比增幅,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因素。就价格而言,一些数据显示,全面通胀没有依据。到了年中,年初市场出现的悲观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纠正。
然而,一些数据显示,稳定的基础仍需加强。总投资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房地产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的增长,而构成第二产业主体的制造业投资持续萎缩。由于行业问题的积累,房地产投资的边际扩张程度有限,其持续扩张存在巨大风险。然而,第三产业投资缺乏生产性后续回报,已成为后续经济增长的隐忧。
结构亮点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实现跨越式增长,1-5月同比增长11.9%,其中R&D和设计服务业投资增速达到27.1%,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在对外贸易方面,出口多样化的努力已逐步取得成果,并成为当前和未来外贸稳定的关键因素。
上半年的经济表现需要多方面的观察。我想强调的积极信号是,与2018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数据相比,中国经济已初步摆脱了回落和停滞的风险,这是政策效应的最大收获。与此同时,去年困扰经济稳定的一些潜在系统性风险已通过政策努力得到显著缓解。当前,经济社会稳定,虽然存在结构性问题,但系统性重大风险发生的概率很小。
中国经济的短期表现应该在长期趋势的背景下观察。从经济禀赋来看,存在长期累积总量问题,如许多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已经完全进入买方阶段,通过比较基数来增加后续增长更加困难;还存在结构性问题,如不可持续的房地产拉动和土地融资,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还远未完成,需要不断培育新的增长势头;周期性波动中也存在惯性叠加力,如因景气低迷和低迷导致市场信心低迷,投资和消费信心的恢复、刺激和提升需要时间等。
然而,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叠加增加了上述压力和困难。从内外环境因素来看,上半年的宏观经济表现并不轻松,政策套期保值效应也表明中国有办法应对短期经济困难,中国经济具有弹性和弹性的说法并不是假的。一些数据显示空的情况有所改善,这也表明后续的套期保值政策仍然有很大的空,所以我们对此应该有足够的信心。
标题:傅子恒:创新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2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