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7字,读完约3分钟
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到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从日本大阪的20国集团峰会,到2019年夏季的达沃斯论坛...在中国项目中,“扩大对外开放”一直是一个“亮点”。
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开放性抓住发展机遇,以更好的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最近于大阪举行的20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出了强烈的时代呼声,呼吁世界“更大的开放”和“更好的合作”。
在世界经济的十字路口,有些人是无助的,有些人是迷失的,有些人是愤怒的,有些人是观望保护自己的,有些人是以邻为壑的。中国的选择是从复杂的形势中把握规律,认清大势,扩大对外开放,谋求共赢,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成长的阵痛”。
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到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从日本大阪的20国集团峰会,到2019年夏季的达沃斯论坛...在中国项目中,“扩大对外开放”一直是一个“亮点”。按照承诺,中国将在近期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一些重大措施,加快形成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对外开放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国际舞台上的一个经济贸易小国转变为一个经济贸易大国,深深融入了全球市场和产业体系。经济发展不仅是总量由小到大的变化,而且是质量由弱到强的飞跃。在新旧动能转化过程中,中国需要更广泛、更深、更高层次的对外合作。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在开放的条件下实现的,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对外开放是企业投资世界的个人需求。2018年,全球跨境投资同比下降13.4%,中国吸引外资138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是由于中国积极开放和创造良好商业环境的不懈努力。在日本大阪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结束后的第二天,中国发布了2019年最新版的“负面清单”等文件,进一步放松了对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和能源等关键领域的监管,并鼓励外资投资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高科技、节能和环保等新兴领域。一系列实际行动表明,中国正以开放之光照亮前进的道路。
开放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曲折进程的正确态度。从历史上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虽然它并不完美,但如果因为暂时的“缺陷”而被棍子打死,那就等于被食物噎住了。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差距,中国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各经济体平等谈判、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扩大共识,以开放的态度共同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缺陷和不足,才能使各经济体的资本流动、技术流动、产品流动、产业流动和人员流动充分融合,积土成山,积水使世界经济真正复苏。
这是最难完成的部分。中国计划的重要性、受欢迎程度和受好评程度的关键在于它在扩大开放、遵守法律和打动人心方面的自信和诚意。不难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计划、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行动将为世界经济增添更多亮丽的色彩。
(作者是本报评论员)
标题:人民日报海外版:扩大开放是中国方案的高光词汇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2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