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7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介绍了旧城区改造工作,明确了旧城区改造的基本特征、改造的三个层次、推进改造的难点和难点以及下一步要推进的五项任务。城市旧住宅区是指建设时间长、市政配套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乏的住宅区。其特点是管网受损,缺乏基础设施(电梯、停车位、养老和养老设施等)。),以及物业等公共服务供应不足。

李宇嘉:从棚户区到旧区的“新城改”之路

与棚改相比,旧社区改造“两不涉及,两不改变”:不涉及拆迁补偿安置,不涉及土地一级和二级开发;不改变原有建筑结构和土地所有权。简而言之,旧住宅区的翻新是恢复社区功能或激活住宅区,以符合当代生活水平和对更好生活的要求。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今年5月的统计,中国有近16万个旧住宅区,涉及4200多万居民,建筑面积约40亿平方米。不久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和推进旧城区改造时,据说中国有数亿居民参与了旧城区改造。

对于旧住宅区的改造,即使不是经济适用房,政府也不能无所不能,但也需要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要打造一个居民可以信任的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街道的管理和治理功能,让社区居民充分协商,在物业管理模式、服务收费模式、电梯安装成本提高标准等方面形成共识。,并在社区改造后形成长期的后续管理机制。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视察杭州时明确指出,“旧住宅区改造和社区服务发展是民生工程,也是培育国内市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既能刺激有效投资,又能促进消费,增加大量就业岗位,所以要把这一篇好文章做好。”

李宇嘉:从棚户区到旧区的“新城改”之路

目前,旧社区改造面临三大障碍:

首先,资金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由于社区功能严重缺失,不拆大房、不加重地方债务的原则很强,商品房支付方式不可行。笔者认为,解决资金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巩固社区的金融实力,补充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资金,激活空价值,在社区商业改造、历史街区建设和低容积率商品租赁市场扩张的基础上,循环社区运作。

第二,社区收费服务问题。物理转换只是第一步。居民是否有“服务付费”的观念,物业管理费和社区维修服务费能否在合理和透明的基础上足额支付,是衡量一个社区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也是一个社区能否继续健康运行的关键。这就要求建立多层次的社区治理单位,包括物业、社区、居委会、街道等管理单位发挥治理作用,组织和动员居民,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李宇嘉:从棚户区到旧区的“新城改”之路

第三,如何避免房地产?这就要求社区居民从一开始就参与转型,而社区作为一个治理单位应该率先组织起来,真正实现“业主导向、社区主导”。同时,要有步骤地进行,首先要有“三包”的配套设施,如水、电、气、路等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市政基础设施;然后配备升级基础设施,如停车场、活动室和产权房;最后,它是完善的基础设施,如为老年人提供,照顾年轻人,文化室,医疗保健,帮助膳食,家政,快递,便利和便利店。

李宇嘉:从棚户区到旧区的“新城改”之路

要充分听取社区居民的意愿,充分发挥市场投融资的作用。中国已经向高质量增长迈进,因此我们应该告别大规模拆迁建设的高投入和对房地产的高度依赖。因此,无论是新城开发、新房建设,还是工棚改造,都不可避免地会碰壁和倒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找准切入点”,扩大国内市场,抓住既能满足群众期望,又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不造成重复建设的重大项目。毫无疑问,旧住宅区的改造就是这样一个项目。这绝不是房地产股票的复苏,也不是一个空壳对空壳的2.0。它不仅仅是基于设施更新的物理升级,而且是针对人们对更好生活的需求的功能升级。(作者是高级房地产研究员)

标题:李宇嘉:从棚户区到旧区的“新城改”之路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2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