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05字,读完约5分钟
数字现金引起了对货币本质的重新思考,但这种思考使作者意识到货币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可能与当前的电子货币相反,即一种类似于“记账货币”的机制将会盛行。这意味着在即时通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只需要在银行开一个账户,随时随地通过通讯的方式转账支付任何金额,而不用手里真的握着钱。事实上,这一机制在中国已经基本实现。推测它将来会在全世界流行是合乎逻辑的。因此,目前方兴未艾的电子货币很可能已经误入歧途。因为它错误地旨在促使人们把钱握在手中,我认为它最终会衰落。
“记账本位币”是一种不常用但实际存在的货币。例如,在两国之间的贸易中,如果双方都缺乏国际一般外汇储备,可以同意双方之间的贸易只能使用这种外汇进行定价和记账,而不能实际支付这种外汇。因此,当具体的贸易行为发生时,相关国家只需要调整各自账户中的相应账户,即使结算已经完成。即使双方将来有一天要结账,因为进出口金额可以互相抵消,实际交付的外汇金额也会大大减少。
虽然上述货币机制在当今很少使用,但在货币理论中,“记账本位币”作为一种特殊的货币类型,可以通过与其他货币的比较来阐明货币的性质。特别是,它强调货币的基本功能是一个估价单位,而不是双方必须持有的东西。货币需要被握在手里的本质源于它的基本功能。那么,为什么钱需要拿在手里呢?原因显然主要在于沟通。在传统社会中,虽然银行可以充当人们货币财富的记账中心,但是人们与这个中心之间的沟通却是困难的、缓慢的、低效的、缺乏可信度的,这不仅导致了大量的现金交易,还导致了诸如“支票”等衍生支付工具的发展(支票实际上是出票人写给自己银行的一封信,通过打印和签名的方式提供可信度)。如今,便捷、及时、可靠的通信手段(如移动支付)终于可以使用了,人们手中的现金大大减少,现金交易量大大减少,支票几乎绝迹。这些实践证据表明,“手握”不是货币的必要属性,主要来源于缺乏沟通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满足手持货币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随着通讯手段的改进,自然应该用它来加强用户和账户之间的沟通,从而转移资金。我们怎么能反其道而行之,把账户中的资金变成“电子物品”,然后“提取”出来分散分配呢?这些电子物品分散在社会上,但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支持电子货币的运行,其底层使用的区块链技术比较复杂,占用了大量的存储空空间(即使升级后,其数据存储容量也有可能爆炸式增长),通信流量要求高,运行速度慢,能耗惊人。可以推测,如果该系统大规模投入实际使用,网络拥塞和故障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远不如目前的系统简单、稳定和可靠。
私人发行电子货币是不可行的,因为如果这是可行的,并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那么下一步势必会掀起一场电子货币发行的狂潮。可以假设,任何一个规模和信用稍差的企业都会试图发行电子货币,从而导致金融系统的混乱。监管当局必须认识到这一危险。将电子货币定义为一种新型证券的想法实际上反映了货币当局拒绝承认它是一种货币(因此,拥有这种资产的企业不能直接将其作为现金资产入账)。电子货币作为一种证券,目前的流行让人想起世纪之交的投机热潮,这反映了投机者对他们不知道的东西的迷信。
如果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发行电子货币,它肯定会避免私人发行带来的许多缺陷。然而,这种转变的好处是什么?其支持者目前列举的好处是不够的。根据作者的观点,这样一个巨大的改变不应该在没有明显和巨大利益的情况下轻率地进行。我们应该理解为什么电子货币在移动支付不发达的国家受到重视的真正原因,因为电子货币显然有望在那里用于移动支付,以便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方便地转账。
货币体系是经济活动的“算法”。货币,无论其具体的物理形式如何,都是执行这一算法的一种“计算工具”,其功能主要是为分散经济计算提供现场可信度(参见《算术经济理论:经济学的认知革命及其大综合》,李,经济日报出版社,2019年5月)。黄金和白银需要付出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来开采。这种机制自然地自动地导致一种对黄金和白银的信用。纸币的印刷和法律保护也提供了一种可信度。按理说,比特币的机制设计也提供了一种可信度,但它的数量不容易增加,而且维护成本太高。用来取代比特币的新货币(例如libra)部分弥补了比特币的不足,但它需要依赖线下信用和支持机制,这使得它离当前的信用货币不远。
与上述方法相比,即时通讯在商品交易中能提供更多的东西,而不是可信度。金钱只是持有者拥有一定财力的证明。在移动支付方式下,付款人不仅将该凭证实时交给收款人,从而完成支付,还可以帮助收款人将交付的资金实时存入银行账户,并开始赚取利息。在移动支付模式下,普通当事人以及银行系统之外的整个社会不需要实际持有和存钱(持有、储蓄、维护、看管和运输的成本总是相当可观的),而仅仅依赖于他们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实时通信来运行货币。这种机制使货币真正成为“记账货币”,它带来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至少是巨大的和历史性的。
标题:李斌:货币的未来是中心化的记账货币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2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