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2字,读完约4分钟
7月21日,市场消息传出,安海斯-布希英博同意其澳大利亚子公司卡尔顿;联合酿酒公司被卖给朝日集团。这是百威刚刚宣布暂停其香港上市计划后不到十天的时间。
早在7月5日,世界知名跨国啤酒巨头百威英博(Budweiser InBev)的亚太子公司百威亚太(Budweiser Asia Pacific)就宣布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计划以每股4,047港元的价格筹集16.27亿股,最高可达764.47亿港元。如果能按计划完成,这将是2019年全球最大的ipo。
然而,自7月11日以来,“ipo失败”的消息不断传出。果然,就在一天后,安海斯-布希英博发表声明称,它已“决定不推进”安海斯-布希亚太区在HKEx的ipo计划,这实际上意味着“今年全球最大的ipo”搁浅了。
安海斯-布希英博一再声明,安海斯-布希亚太区的分拆和上市是其全球和亚太区市场布局战略的关键棋子,其获胜的决心难以言表。为什么香港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来得轰轰烈烈,却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据业内人士透露,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尤其是美国的机构投资者,对认购不感兴趣。ipo配售后三天,市场总配售量不到最初配额的两倍,这意味着机构和散户投资者的超额认购都不到两倍,这对百威亚太ipo来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最初,安海斯-布希英博煞费苦心地希望在香港上市能影响发行价上限,并筹集更多资金。然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主要机构却摆出一副“原地不动”的姿态,试图迫使安海斯-布希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降低发行价的下限,即以每股不到40港元的价格向机构投资者配售股票。
一个是为了上限,另一个是不愿意轻易放开下限。如此巨大的反差使得持续一周的IPO相当不稳定,机构投资者的严肃态度也“影响”了散户投资者乃至整个市场的情绪。此外,香港目前的市场氛围也不太好,这使得投资者普遍不愿意打,百威英博也不愿意“低价出售”,匆忙撤军。
机构投资者如此关注价格的原因是,他们已经看穿了百威啤酒的弱点。
百威啤酒近年来迅速扩张:2016年,它斥资680亿英镑收购了最大的竞争对手sab Miller,一举垄断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啤酒市场。
在中国大陆市场,百威啤酒与哈尔滨啤酒联手,2018年市场份额为16.4%,仅次于华润雪花和青岛啤酒位居第三。安海斯-布希英博之所以希望拆分其亚太业务,单独上市,是为了集中资源和实力,争夺亚太地区至关重要的啤酒市场,尤其是mainland China。
百威的围攻带来了巨额债务和紧俏的流动资金链,仅sab Miller的合并就给百威英博增加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新债务。正因为如此,HKEx IPO的成败至关重要,所以安海斯-布希英博固执地拒绝降低发行价的下限,也正因为如此,机构投资者敢于与安海斯-布希英博讨价还价。
Ipo中止,但筹资不能推迟一天。
即使出售澳大利亚资产能给百威带来113亿美元的资本,这甚至超过了香港ipo的既定数额。不过,安海斯-布希英博首席执行官卡洛斯布里托(carlos brito)明确表示,他将“继续评估”安海斯-布希亚太资产公司(Anheuser-Busch Asia Pacific Assets)上市的可能性。显然,区区113亿美元并不“令人愉快”——安海斯-布希公司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来偿还债务,还需要有价值的资金来继续并购和扩张。
很明显,百威不想利用对购物中心的巨大恐惧,在不利的时候卖掉最有价值的资产来减轻负担并实现它。
标题:陶短房:百威亚太为何中止上市计划?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2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