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4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英国钢铁集团宣布与中国叶静集团交换合同,并达成协议,后者将收购前者的部分资产。
作为中国的民营钢铁企业,叶静集团走出国门,收购了英国第二大钢厂,令人钦佩。叶静集团董事长李赶坡已经70岁了,仍然活跃在市场上。据公开消息,叶静钢铁公司30年前在李赶坡成立。此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北方的这家钢铁企业也迅速成长起来。2018年,该钢铁集团的营业收入达到901亿元,钢铁生产规模在中国排名第18位。它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民营钢铁企业集团之一。
成立于1967年的英国钢铁集团(British Steel Group)在鼎盛时期曾占据英国钢铁产能的90%以上,现在是英国钢铁企业的“第二胎”。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家钢铁企业的所有者多次易手,最终不得不破产,因为它无法维持收支平衡。
叶静集团在中国收购该公司可被视为在危机时刻“帮助兄弟”。然而,叶静集团想通过收购英国钢铁集团(British Steel Group)来走国际化之路,以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无论是挑鸡蛋还是烫手山芋。目前,有三大问题令外界担忧。
最重要的是,英国钢铁集团联盟是一个“难对付的主人”。根据协议条款,收购还必须得到英国监管机构和某些员工咨询程序的批准,包括在出售完成前联系工会代表和公司员工。不应低估工会在英国公司中的法律地位。海外市场的工会力量强大,能够直接影响收购的关键条款。事实上,英国本土企业和欧盟对该公司的收购已经流产。除了固定资产的高投资外,第一个问题是雇员的沉重负担,而新买家的“第一敌人”可能是工会。5000名钢铁工人和至少20000名供应渠道工人的就业和收入保障将是叶静集团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许多年前,有一个案例,欧洲的一家破产公司以零欧元出售其资产来寻找买家,但没有人敢伸出援手。零欧元似乎可以获得大量资产,但事实上它是负资产,一旦接管,它就不得不承担巨额债务。更重要的是,这是确保破产企业员工福利的巨大压力。习惯于享受高额福利的欧洲企业员工通过工会的力量组织罢工。我不知道叶静集团有没有说清楚。
其次,中英企业文化很难磨合。收购比磨合容易。要收购一家欧洲企业,其企业文化与中国企业文化有很大不同,甚至有很多碰撞。例如,在中国,企业员工加班是很常见的。根据老板的命令,员工必须加班。有时他们无偿加班,他们敢怒不敢言。另一方面,欧洲工人不会工作超过8小时1分钟。更重要的是,中英两国在市场观念、企业管理、管理方式和用人理念上有很大的差异。叶静集团收购英国钢铁集团时,会遇到很多企业文化上的麻烦,一时难以磨合,甚至会因为两种文化的碰撞而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公司的决策和市场机会。
英国钢铁市场再一次很难支持这个专注的集团。整个英国都一再对英国退出欧盟表示担忧,英国退出欧盟正在拖累英国,七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彻底结束它甚至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叶静集团将濒临破产的英国钢铁集团纳入旗下。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是在捡便宜吗?7000万英镑收购英国钢铁公司本身并不便宜。更严重的是,英国及其周边市场的钢铁需求一直非常疲软。目前,英国这个老工业国家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需求没有增加,只有波动、起伏。此外,英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相对有限,一旦脱离欧盟,它将失去欧盟市场的保护,这将直接影响该国钢铁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将购买和运营的钢铁厂可能充满变数。奉献集团会比英国钢铁集团更有能力吗?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海外资产扩张频频遭遇困境。2018年1月,万达出售了该集团首个海外项目万达伦敦一号60%的资产,获利17亿元。2013年,万达在英国伦敦收购了这个项目,它认为这是全球化的开始。当时出售这个标志性项目意味着万达全球化战略的终结。事实证明,万达的海外资产扩张是一条不归路。
如今,叶静集团逆潮流而动,中国国内钢铁市场仍处于去库存化的考验之中。李赶坡想在国际市场上寻找企业的增长点,其出发点是好的,但能否做到是抓住英国钢铁集团的“跛脚驴”上坡,还是不小心背上包袱走下坡?我们将拭目以待。
标题:中国民企收购英国钢厂 三大难题待解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3562.html